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福林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光华街31号,是福林堂中药店的简称,店名取自“福泽杏林”一语。

目录

特点

药店创建于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是云南省现存最古老的药店。创办人李玉卿,祖籍湖北黄冈。初建时是只有一间铺面的“簸箕堂”,随后逐渐经营壮大,1920年建盖心楼房。

福林堂主体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中式三层土木结构楼房,由于地处两条街的交叉口(光华街和文明街),因地势地利,其样式为八面风转角楼。屋面为扇型单檐悬山,青瓦铺就,外立面为四开间,北向和西向各两间,中间转角处开门。檐下额枋雕刻精美,抱头梁带灯笼垂柱。整体建筑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特色。

福林堂是云南昆明地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杰出代表,见证了中国西南地区中医药的发展史。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2003年公布为昆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福林堂起源

福林堂始创于清朝咸丰丁已年(1857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创始人李玉卿,前清时期随父李德由湖北黄岗到云南。因深谙医道,便在光华街创立了这个药店,并效法三国董奉,为穷苦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后堂植杏树三棵,轻者一棵,时间一长,逐成杏林,故药店取名“福林堂”,意在“福泽杏林”[2]。李氏几代行医卖药,传自李玉卿次子李复初时(民国初年),由于精通医术,为人豪爽,古道热肠,精明强干,经营有方,服务真诚,童叟无欺,药品上乘,疗效实在,其高明的艺术和崇高的医德而广得赞誉。

福林堂百年历史

彩云之南,药材之乡。福林堂的创办人李玉卿,祖籍湖北黄冈。随父李德来到云南,因深谙医道,于咸丰丁巳(公元1857年)在光华街创建福林堂药店。经过四代人的苦心经营,从初开张时人称“簸箕堂”的一间小店铺,发展成为民国时期昆明最负盛名的中药店。药店效法三国董奉,为穷苦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后堂植杏树三棵,轻者一棵,时间一久,遂成杏林,故药店取名“福林堂”,意在“福泽杏林”。正是以其药材地道,品种齐全,选料认真,加工精细,疗效显著的特点,并凭借兼售药材和成药,且有医术高明、医德崇高的名医当堂坐诊,现时开方,就店抓药,一气呵成,极为方便,福林堂以极高声誉从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昆明”药材业中之翘楚”。

福林堂老店座落于昆明市中心文庙直街和光华街交叉处,占地306.7平方米,至今依然保持明清时期的建筑原型。三层木结构的纯中式建筑,独特的伞状“八面风”铺面,式样古朴典雅庄重。精心雕凿的有牡丹朝阳、二龙戏凤、鲤鱼翻身的封橼,栩栩如生的松鼠葡萄、琴棋书画的外沿楼裙,一派古色古香。店门上方,是当时名士陈荣昌所书“福林堂”悬匾,两侧对联“遵法炮制生熟饮片,精工修合丸散膏丹”,四周封橼书有”云南药圃,川广云贵,地道药材,参茸燕桂,丸散膏丹”。店堂中柱书有直匾:”本店药料选辨最精,参茸燕桂必择其尤,饮片丸散精益求精,药真价实包换来回”。百多年来,福林堂遵从一贯专业精神,饮片炮炙切制精细,丸药配伍选料精当地道,世代口碑相传,家喻户晓。著名品种有回生再造丸、益肾烧腰散、黑锡丹、济州仙丹、加味银翘散及糊药等。历经风雨,几度修缮,在政府和公司的大力保护下,福林堂仍然本色古朴不改,容颜依旧焕然,矗立于繁华市井,见证着中医中药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时,福林堂与昆明其它私营药店合并组建成昆明市药材公司

世纪之交,香港新世界中国实业项目有限公司与云南医药集团合作,在原昆明市药材公司分立改制的基础上重组昆明福林堂药业有限公司。以发展中药现代化为目标,以建设民众健康事业为己任,实施科学化、市场化的先进管理,稳步发展医药连锁经营,全力提升服务品质意识,再创百年福林堂的辉煌。

视频

福林堂 相关视频

百年老店“福林堂”注册将被拍卖 市民都说可惜了
福林堂商标即将被拍卖 福林堂后人:老传统丢不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