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祖先牌位

祖先牌位
图片来自ruten

祖先牌位汉字文化圈祖先崇拜中供奉历代先祖的牌位,在闽、粤语中也称为公妈牌神主牌,祖先牌位一般供奉在家中的祖龛祠堂之内,也有家中不便设置祖先牌位又无祠堂者把祖先牌位安置在寺庙之内。

有些位牌只是单面书写上文字的牌位,也有以红纸书写文字的裱框,也有些是可以打开的盒子,例如台湾闽南人的公妈牌,里面装有多代祖先的讳名和生卒日期。同房兄弟分家以后,则从祖先牌位分香(闽南语称“割火”、“刈火”),继续供奉。

祖先牌位有多种类型,有些是供奉历代祖先,有些则是以个人或夫妇为单位,因应地域、宗教、文化等不同认知,各有其特点。

日本佛教供奉祖先的佛具有“位牌”、“法名轴”或“过去帐”,有些宗派只是供奉“过去帐”而不用牌位。供奉列代祖先的箱型牌位是可以打开的“回出位牌”,外面的木牌写著“某某家历代祖先之灵位”(○○家先祖代々之霊位),里面则有8-10块写著祖先名讳的木牌。而有些个人牌位也是可以打开的,里面有该先人的生卒日期,有些还有生平简介。神道供奉祖先的神具称为“灵玺”、“灵玺簿”或“御灵代”,意义与佛教的位牌相同。

牌位在琉球语冲绳方言中称为“トートーメー”(罗马字:tōtōmē),它是随著儒家思想一同传入琉球王国,有“冲绳位牌”、“唐位牌”和“大和位牌”几种样式,传统上由嫡长子继承。[1]

目录

类型

历代祖先牌位

有些祖先牌位是包括宗族的历代祖先,在牌位上并不会单独书写个人的姓名,而是用“历代祖先”、“历代祖考妣”代表。祖先不但包括自己的直系祖先,还包括无后之旁系长辈、祖先(叔伯、叔公、伯公等未婚过世男性,台湾话称为倒房)。但通常不包括家族中的未婚女性先人,闽南人所谓的“姑不入龛”,但在性别平权的今天显得不近人情,但亦有部份家庭会在未婚女性亲人死亡后,掷筊询问祖先可否让该者“合炉”,进入祖先牌位,共同接受后代子孙奉祀。

台湾闽南人的“公妈龛”分成“外牌”和“内牌”,“外牌”书写“某姓历代祖考妣之神位”,有些会写上堂号,“内牌”书写祖先讳名和生卒日期,木片数量不定,有七块、八块、九块者,一般一片写一代(夫妻俩);从外观上是无法看见内里的内牌。若是独子祭拜的公妈龛,除了奉祀历代直系祖先之外,还必须供奉无后之旁系长辈、祖先(叔伯、叔公、伯公等未婚过世男性,台湾话称为倒房),若是父母双亡,兄弟们将祖先牌位各自请出祭拜,则长子仍需供奉最早期的祖先(祖公祖妈)与其他无后旁系长辈,至于次子、三子等,则可以只写直系三代为主。

广东、香港的写法为“某门堂上历代祖先”,台湾的写法为“堂上某氏历代祖考妣之神位”,日本写法为“某某家先祖代代之灵位”(○○家先祖代々之霊位)。

九玄七祖位是越南历代祖先牌位,上书“九玄七祖”(cửu huyền thất tổ)的字样,奉请“父、祖、曾、高、太、玄、显”和“子、孙、曾、玄、来、昆、仍、云、耳”等历代祖先子孙领受香火。

起源

传说祖先牌位起于东汉,有位名叫丁兰的农夫,因父亲早故,由母亲抚养长大,常因脾气不好而对母亲恶言相向。

参考文献

  1. トートーメー. 沖縄おくやみ情報局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