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老屋阅春秋(147)(吕以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祖传老屋阅春秋(147)》是中国当代作家吕以泮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祖传老屋阅春秋(147)
岁月的长河,难以抹却贫寒的记忆;恋家的思愫,常让我想起祖传的老屋。说起祖传的老屋,它几经风雨,历尽霜雪,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在沧桑中阅读着时代的变迁,在变化中饱览着社会的发展,有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用那敏锐的双眼洞察着新中国诞生六十八年来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用自身的脱胎换骨验证着新中国诞生六十八年来中国人民生活的日新月异。
我是建国初期出生在一个集镇农村,清楚记得祖传的老屋破旧不堪:拳头大的石块砌到窗台,窗台往上全部是由土坯垒墙,且房屋檐头低矮,窗户狭小昏暗,麦秸杂草苫顶,简陋得难抵风寒雨雪。那时每遇阴雨天,屋内常用脸盆、面盆接水,经常是屋外大雨倾盆屋内小雨“嘀嗒”。若是老天爷一连几天不睁眼,被润湿了的土墙,会一方一方地脱落下来,让人心惊肉跳很是不安。为防止屋顶倒塌,室内有好多处要用木杠支撑着进行加固,要不那瘦弱的椽檩很难承受房顶的重量。我的祖父就是在这祖传老屋里,亲眼目睹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和新中国的成立。他就是在这祖传老屋里,经历了建国初期的互助组、初级社和人民公社,沿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勒紧裤带“大炼钢铁”,高举“三面红旗”创业,度过了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直到“十年浩劫”结束,他含笑地走完了84年的人生历程。
1972年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积蓄日益的增多,父亲决定将祖传老屋进行翻新。于是,拿出多年来积攒的一点钱,备石料,买木材,拉砖瓦,请匠人,拆除了旧屋,在原址上建起了四间青石、灰砖、蓝瓦的新房。原来的风门不见了,原来的纸糊窗“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玻璃门窗,就连睡觉的炕也由土坯的换成了青石板,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这全新的“祖传老屋”里,再也不用为冬不御寒、夏不挡雨而担惊受怕了。祖传老屋旧貌换了新颜,我们的生活也像那芝麻开花一天一个样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相继,家中增添了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电视机等几个大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父亲常说,这是在建国初期想都不敢想的事哟!你们可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的,在这全新的“祖传老屋”里,有着我童年的成长痕迹,更有我青年时的憧憬和欢乐。我就是在这家乡的老屋里,在老屋的煤油灯和电灯下,摄取知识,补习文化,迎着恢复高考制度的改革春风,走进了大学的课堂,踏上了崭新的人生历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过得真快,社会发展真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快。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融融暖流吹遍农村的万里沃野,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及多种经营为农民致富打开了通道,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2年翻新的老屋已经很难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于是,我们一家人又忙活起来了,按照村里的统一规划,于1985年春将翻新仅有十几年的老屋再来一次翻新。这次翻新不同于上次,这次是由村里统一规划,统一测量,就连房间的宽窄、院落的大小、院外所留空地、门窗格局大小、地基及檐头的高低等都是统一的。这次翻新,房子地基又向上拔起好多,檐头更高了,房间更宽敞了,门窗更敞亮了,屋内吊了顶棚,房间做了隔断,进行了简单装修。我们又利用“老屋”撤下来的砖、石、门、窗等材料,在院落的南边顺便盖起了四间平顶道厅,与正房遥相呼应。在院内一角打了机井,庭院全部铺成了水泥地面,平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还专门设了浴室,就连厕所也加了顶盖,装了木门,安了电灯,这样的居住环境让城里人都羡慕。过了几年后,回家常听母亲说起,谁家又换了铝合金门窗,知道老人羡慕,为满足母亲的心愿,为让老人好好安度晚年,于是,2007年秋,我又投入了6000多元,将原来的木质门窗更换成一色的塑钢门窗,顺便安了纱窗,改进了厨房,从此“老屋”的一切全都大变样,一点都找不到“祖传老屋”原有的痕迹了。虽说是老屋以往的痕迹随岁月的推移已经消失,但我还是喜欢称几经翻新的居室为“祖传老屋”,因为它始终还是坐落在祖传老屋的宅基地上,它传承着家族的血脉,它认证着时代的变迁,它仍然有着我及后人追溯的根。
祖传老屋的脱胎换骨,充分说明建国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在村里像我们家这样脱胎换骨的老屋可以说比比皆是,一幢幢紧挨早已连成了排,一排排并列形成了一个个方的格局,整个村庄完全变了个模样。现今,我们村村容整齐清洁,街道宽阔平坦,路面全部硬化,两旁路灯高悬,绿化带纵横交错,家家户户门前空地,都栽上了花种上了菜,每到春夏秋三季,花香扑鼻,菜蔬丰硕,简直就是一幅美的田园风景画。我家门前亦然。但与众不同的是:门前留有一棵由父亲生前亲手栽下的白玉兰,主杆已长有碗口粗细,每年一到花期,花开繁盛,香气袭人,那花香随风入室,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记得五年前母亲曾说,有人出七千元欲买,问我卖不卖,我说“咱不差那几个钱”。女儿不解,说是卖了再栽不一样吗?我笑了笑对她说,“那可不一样,因为这是你爷亲手栽的,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念想。孩子,将来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要记住,这棵白玉兰和这‘祖传老屋’一样,它不但能见证着时代的发展,而且也维系着你的根!”
是的,在我国富饶美丽的疆土上,有多少像我家祖传老屋一样的老屋,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根,紧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用它独有的目光阅读着历史的进程,阅读着社会的变迁;用它自身在历史发展中的蜕变,验证着新中国成立后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
作者简介
吕以泮,字文泉,号昆嵛野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