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祁阳县白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祁阳县白水镇,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位于祁阳湘江白水河交汇处,距离祁阳中心城区30公里,是祁阳工农业重镇和祁阳中南部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素有“金归阳,银白水”之美誉。全镇共有72个村,4个居委会,总面积126.97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44562人(2017年),其中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是祁阳人口最多的乡镇。2014年,白水镇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9.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亿元,农业总产值4.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8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 [1]

中文名称:白水镇

外文名称:Baishui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

下辖地区:老窑村、辖横塘、金塘、屯山、珠玉、珠陵、仁亲、铁龙、花广等

政府驻地:喜善村

电话区号:0746

邮政区码:416141

地理位置:祁阳中南部

面 积:126.97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44562人(2017年)

机 场:零陵机场

车牌代码:湘M

隶属政区:祁阳

人口密度:451人每平方千米

行政代码:431121107

建制沿革

镇以白水命名。境内的八角岭(旧名白水山)紫罗峡上有白泥塘。永乐大典记载:何仙姑永州人也。当地相传何仙姑(八仙之一)曾洗粉于此,白泥为粉,昔有诗咏其事,有“染白峰头一掬水”之句而得名白水。早在明代就设有“白水巡检司署于白水市”。解放初的1950年,白水属于祁阳第三区,辖13乡1镇。1952年建制为第四区,辖19乡1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并为三江、朱家桥、杉木冲3个乡和白水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置白水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区建制,为白水区,辖杨桥、三江、木梓圩、朱家桥、杉木冲、七里坪6个公社和白水镇。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改白水区为白水镇。

自然资源

全镇总面积126.9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2734公顷。境内群山起伏,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黄花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在三江村注入白水河,白水悠扬北流,于东川村汇入蜿蜒东去的湘江,泛楫江上,上通零陵,下达洞庭湖,这里是金洞竹木和江永木材集散中心。水运走湘江,下长江、入东海,远销各地。镇境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优质稻、芋头、柑桔、油茶、鲜鱼等农副产品畅销四海。

经济建设

白水镇交通发达,S320线公路与衡枣高速公路于境内垂直立交穿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遍布全镇。地理位置优越,是祁南五镇和金洞林场通往县城的咽喉地段,是祁阳联系郴州、广东、福建的主要通道,历来商贾云集,物流丰富,市场繁荣。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外资企业不断落户,二、三产业兴旺发达,民营企业经济如日中天。镇年生产总值8216万元,年财政收入580万元。

该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民营企业发展明星乡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先进单位”、“市级文明乡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镇党委、政府按照“主题是发展,主导是园区,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发展思路,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的第一战略重点来抓,该镇把位于白水河与湘江交汇及衡枣高速公路白水互通处的荒地,规划开发3平方公里,融资3.2亿元完善了水、电、路、讯、排污、宽带网、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打造祁阳科技工业园,为发展民营经济搭建一个好的招商引资平台。据统计,全镇共引进各类项目330个,重点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机电制造、轻纺染织等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大项目、大企业,如宝达食品、丰达机电、宏源木业、大成鞋业、天圣农科、东骏印染、联强针织等县内外知名企业落户白水,为白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该镇入园生产企业达15家,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6.7亿元,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8000余人,基本形成了外引内联、个体私营、股份联营等多轮驱动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

该镇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全镇共发动群众自筹资金1376万元,争取国家资金2100多万元,完成了61条农村公路的水泥硬化,总里程达156公里,全镇到村的水泥路通畅率达100%,到组的通畅率达67%。并充分利用国家农业开发大投入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农业开发资金1300多万元,完善渠网、路网2万多亩,惠及行政村22个。建成了一条标准街湘泉路,打通了环城公路,完成了书院路、三南路下水道4500米改造,安装路灯50盏,建立绿化带2000余米,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综合大市场和木材集运码头。新建移动联通基站4个,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整个小城镇建设门类齐全、功能完整,显露出湘南强镇的规模与气派。

该镇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连片200亩以上的农业示范基地11处。

湘江、新中、三江、三丰等沿河15个村建成了万亩无公害高产优质稻种植基地;杨桥、桥口等村建成连片桉树基地700亩;冷水、石龙、老窑等村建成良种油茶和名特优水果基地3000多亩;到福桥、里丫塘、烟塘、双峰等村建成红薯种植基地3000亩;毛家、横塘、东川、仁冲等村建成柑橘种植基地8000亩;竹山、石龙、赵衙里等村建成的年出栏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2007年,全镇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了4200元,农业基本形成了以优质稻、油菜、水果、木材加工运输、生猪养殖等为主的产业格局,主导产业产值2.82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7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