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碧霞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碧霞祠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1488--1505年(明弘治年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元君又称泰山老母,是传统民间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朝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传统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碧霞祠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整个建筑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 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显示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

中文名称:碧霞祠

地理位置:中国山东省泰安市

气候类型:大陆性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7:30-17:00

门票价格:5元/人

建议游玩时长:30-45分钟

景区介绍

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

碧霞祠大殿为五楹,九脊歇山式顶,瓦垄三百六十条,以象周天之数。盖瓦、鸱吻、戗兽、大脊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雍正帝“赞化东皇”、乾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晴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殿内正中神龛内的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泰山奶奶,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中说,碧霞元君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位证天仙,受玉帝之命,统领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中国民间传说碧霞元君能福佑众生,特别保护妇女儿童,有求必应。每年有逾百万的香客游人登泰山朝拜碧霞元君,心香一瓣 祈神福佑。

大殿左右为东、西配殿。东配殿祀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类生儿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红布包一个石膏娃娃带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赐子,称为“拴娃娃”。

东、西殿之间是香亭,祀碧霞元君。封建时代,大殿轻易不开,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资格进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祷泰山娘娘。

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1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历史沿革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而“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岐的《蒿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明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清乾隆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清雍正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

神话传说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一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开专有。另外,中国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建筑结构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铜瓦覆顶,东西配殿铁瓦覆盖,是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其主要的建筑有大殿、配殿、山门、御笔亭、钟鼓楼、神门等。整组建筑巍峨严整,设计新颖独特,高低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烧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门上有歌舞楼,门内有东神门,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北为重台,南大门筑于重台上,前后廊式。廊下东西山墙上有神台,供青龙、白龙、朱雀玄武四方护卫神铜像。正殿,上覆盖瓦、檐铃等,均为铜铸。檐下有乾隆御赐匾额“赞化东皇”。殿内中设神龛,祀泰山元君溜金铜像,两侧为眼光、送生二神铜像。

院内还有东西配殿。东殿供眼光神,西殿奉送生神,又称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均为铜像。院中央有香亭,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是明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院东南、西南是御碑亭,内有清乾隆登岱诗碑。祠东是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跸亭。碧霞祠现有道士、道姑50余人。院南为宝藏岭,上有一狮子形状的巨石,俗称狮子峰。

建筑布局

碧霞祠位于天街东首,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代大中祥符年间创建[1],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

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门上有歌舞楼,门内东有东神门,西有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北为重台。

南大门筑于重台上,前后廊式。廊下东、西山墙上筑神台,供青龙 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护卫神铜像。

正殿,上覆盖瓦、鸱吻、檐铃,均为铜铸,檐下有乾隆御赐匾额“赞化东皇”。殿内中设神龛,祀元君铜像,两侧为眼光、送生两神铜像。

殿前有东西配殿,上覆铁瓦。东殿祀眼光神,西殿供送生神,俗称眼光奶奶、送生娘娘,均为铜像。

院中为香亭,即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山下。今亭重檐八角,内祀元君铜像。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明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院东南、西南偶是御碑亭,内有清乾隆登岱诗碑。

祠东为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驻跸亭。碧霞祠今有道士、道姑30余人,由全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张常明住持。

院南为宝藏岭,上有巨石类狮,俗称狮子峰。

景区活动

吉祥道场

根据信教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道教节日为其消灾、祈福、祝寿、庆贺等活动的祈祷仪式。如婚庆、求子、求学、求寿、求平安、生日、开光、开业、经商、纳财、行旅、乔迁、仕途等。通过做吉祥道场,可助人实现良好的愿望。

道场

即做法事。是指道教宫观中一种为善男信女祈福消灾、超度亡灵所设坛祭祀神灵的宗教活动。道场分为吉祥道场和祭祀法会。

祭祀法会

根据信教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每年清明节及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为过世的祖先超度亡灵所作的法事活动。超度亡灵,寄托哀思,人之常情。

道教节日

是指道教神灵、祖师之诞辰日及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如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清明节、端午节、夏至、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及“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每逢这些重大节日,道教都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以示庆祝。

交通信息

公交

乘坐14路、19路、45路、k37路、k3路、k49路在红门站下车可到泰山红门入口 乘坐19路、k37路、k39路内环、k39路外环、k3路、k49路在天外村站下车可到泰山天外村入口 乘坐19路在天烛峰景区站下车可到天烛峰入口 4. 乘坐k16路、k49路在桃花峪站下车可到桃花峪入口

河北祠

河北省吴桥县王台碧霞祠,始建于明代,具体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国末年,殿宇荒芜,神像湮灭。20世纪中庙宇被毁,唯基址尚存。公元2004年,王台高士王国玉道长有感于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盛世盛景,发愿重修庙宇,得到了河北省道教协会、吴桥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在众乡邻踊跃捐助下,王国玉道长独资建设的吴桥碧霞祠于2005年6月落成。在2005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省道协的领导李崇英道长亲自莅临并主持了碧霞祠开光大典。

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关圣帝君,两位护法神分侍左右。碧霞殿供奉碧霞元君、观音大士,两位护法神分侍左右。救苦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镇庙大仙。送子殿供奉送子娘娘。

视频

泰山碧霞祠全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