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碧涧流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碧涧流泉》,著名的古琴曲,相传为宋代朱紫阳作,为岭南琴派代表曲目。

乐曲表现了荡迹山林闲适疏放的幽趣,奇峰异石之间,爆发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细流,时急时缓[1]。琴曲分三段,初缓再急。为三段体(A.B.A)结构。在古琴考级中属于五级曲子。

简介

曲谱介绍:

来源一:此曲与1686年版《澄鉴堂琴谱》中《石上流泉》实为一曲。本传谱为一首典型的A-B-A三段体曲式结构,中段颇具山歌风且戏谑流畅的旋律、及右手指法编配特点,在琴曲中甚鲜见。

来源二:古琴曲《碧涧流泉》相传为宋代朱紫阳所作,它与其他版本所辑载的《石上流泉》有点相像,但从旋律到演奏手法,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碧涧流泉》出自《古冈遗谱》,“古冈”即古代冈州(今广东新会,清时改今名)。据传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宋朝皇室被迫从临安(今杭州)南迁福州,最后迁到冈州,1279年,冈州被破,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帝赵昺在崖门投海而殁,从而结束了宋朝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清道光年间,广东新会人黄景星(?-1842)辑编了《悟雪山房琴谱》,共收集有琴曲50首,其中大部分来自《古冈遗谱》。《碧涧流泉》就是其中的一首。

艺术特色

《碧涧流泉》为三段体(A.B.A)结构,全曲原分六段加一尾声共七部分,表现了山林幽涧,一派碧绿,流泉泠泠;急峻时,嘈嘈切切,首尾响应,意趣盎然,素有《小流水》之称。

通常,古琴曲往往从缓慢浑厚的散意或清脆明亮的泛音开始,而《碧涧流泉》则从第一弦十三徽以外以沉实的按音开始,以大幅度的揉弦和二度不协和音引出,然后自下而上、上而下发展,交替回旋,表现了在那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之间,爆发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细流,时急时缓。

乐曲的第二、三段,旋律向发展,并多次运用虚掩手法,跌宕起伏,曲折盘旋。

第四段是一段小快板,旋律在琴下准低音乐反复出现,变调移位,虚实相映,并多次出现强弱倒置的切分效果,像激流冲击着岩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情飞志扬,心旷神怡。这一段为乐曲的精华,又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第五段是主题再现,进一步把乐曲推向新高潮,加强了乐曲的表现效果。

第六段乐曲又逐渐恢复了平静,峰回路转,但感情更深厚而充沛,其旋律开阔悠长。

尾声部分泛音清脆明亮,寥寥数音,使人觉得余音缭绕,意味无穷。

艺术效果

《碧涧流泉》是岭南琴派重要的传统曲目之一,当代琴人的演奏,基本沿袭了自清代以来传统的节奏自理和表现手法。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生前,每逢会琴访友,必操此曲[2]

曲情:乐曲抒发了古人荡迹山林闲适疏放的幽趣。表现了在那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之间,爆发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细流,时急时缓。

视频

碧涧流泉 相关视频

谢导秀 戴树红 《碧涧流泉》 岭南古琴网标清
国琴网每周推荐《碧涧流泉》谢东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