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破碎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破碎带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2]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名词解释

破碎带(Crushed zone,fracturezone)是由断层所生成的破碎带含有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或断层泥等。由斜坡破坏生成的破碎带也可含有角砾、碎裂块石和糜棱状粘土等。由破碎带组成的滑带为滑坡体的滑动位置。

岩体中具有一定宽度和相当延伸长度的非单一裂缝组成的破碎条带地段。使岩体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

断层破碎带

生成原因

构造活动造成地层发生拉张性或挤压性破碎,主应力带就是主断层面分布区,两盘破碎产生的各种岩块等物质充填在发生断裂的2断层面之间的空隙中,后期发生胶结,形成断面充填物。另外,由于应力带的不均匀分布,在断层面附近也可能产生派生裂缝。露头研究表明,断层破碎带主要由断面充填物和派生裂缝组成。然而,在不同性质的地层中,断层破碎带的发育结构不同、发育规模不同,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也不同。断层面附近的断面充填物和派生裂缝呈对称或不对称状态分布。断面充填物的边界是主要的断裂面,而破碎带边界则是视研究区的具体情况而定。断层性质不同,断面充填物和派生裂缝的发育程度也不同。

断层破碎带的类型

结构对称的断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结构发育完整,派生裂缝-断面充填物-派生裂缝以断面为中心对称分布;

结构不对称的断层破碎带:由派生裂缝和断面充填物组成的结构不对称的断层破碎带;

结构不完整的断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结构不完整,可进一步细分为只发育派生裂缝的断层破碎带和仅发育断面充填物的断层破碎带;

结构复杂的断层破碎带:①断层破碎带太复杂,测井上难以区分两者;②派生裂缝或断面充填物均不发育,断层破碎带厚度为零,但这种情况在张性断裂发育区非常少见。

破碎带处理

为增加破碎带岩体的强度和抗渗性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其方法视断层破碎带倾角大小而定,倾角较陡或与地面接近垂直时,可采用开挖回填,将破碎带中的破碎物挖掉一部分再回填混凝土以改善坝体在跨越破碎带处所引起的不利应力状态;倾角平缓时处理较复杂,除在顶部设置混凝土塞外,还需沿不同深度开挖若干个平洞与斜井回填混凝土形成支撑,承担坝体和岩体的压力。对与上游水库连通的断层破碎带,常采用水泥或化学灌浆形成连续防渗墙,或开挖垂直井或斜井,内填混凝土防渗塞。

研究意义

油气开采

断层控制了断块油田的形成及其油气开发,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的组成、厚度、物性和封闭性直接影响剩余油开发的方式,因此油田内部断层破碎带的识别和描述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和实际问题,也是前人尝试解决的难点问题。

在断块油田的开发中,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断层破碎带,这不仅是因为其结构复杂难以识别,还因为它对控制储层中流体的流动路径具有重要作用。在地质建模中,断层是建立构造模型的核心,也是建立地质模型骨架必不可少的部分。

工程施工安全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构造带交接处,地质构造复杂,尤其是西部地区,断裂带多且规模大,次级断层较发育。在山岭地区,隧道建设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选线设计中,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情况。对于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在施工中经常出现施工断面及钢拱架变形过大,初支及二衬开裂剥落等现象。因此,如何减小断层破碎带及其诱发灾害对隧道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