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油地质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教科书。A.I.莱复生著。1954年在SanFrancisco由W.H.Freeman and Company出版。莱复生去世后,他的朋友、学生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教授贝利根据莱复生的遗愿对该书作局部补充修改后,于1967年仍由原出版社在San Francisco和London再版。第1版中译本周家珩译,地质出版社1959年出版。第2版中译本李汉瑜等在周家珩译本基础上进行补译与修订,1975年地质出版社出版。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5部分共15章,分上、下2册,约53万字。再版时,贝利对水动力和毛细管压力部分作了修改和补充,将原第3篇第8章调到新的第2篇第5章,其他章节也作了局部的调整和修改。

第1部分包括第1、2章,阐明了石油、石油地质学的概念、任务和勘探史,并简明介绍了世界已知油气的产出情况。第2部分包括3—8章,分别介绍了油贮(即油气藏)和储集岩、储层孔隙空间、油气藏中的流体——水、油、气和圈闭(分为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三大类),是本书的精华和核心。逐一解剖了构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并列举了大量实例论述各类圈闭的成因类型及特征,强调了认识地层圈闭、复合圈闭在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重要性。第3部分包括第9、10章,为油贮动力学,从石油地质学基本上是流体地质学这一观点出发,分别介绍了油贮流体性质,流体力学及油气开采动力学。将油贮动力学作为石油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书的又一特色。第4部分包括第11、12章,为石油的地质历史,论述了油气的成因、运移和聚集,其中对水动力在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作用,经贝利补充后,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由于60年代后期以来在石油成因和运移领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因而有些内容有点过时。第5部分包括第13—15章,石油地质学的应用,包括地下地质(第13章),含油气区(第14章)和石油勘探(第15章),着重介绍了与油气藏过程有关的地下情况(如区域地质史,包括沉积和构造史),流体动态和常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石油地质勘探、教学及研究工作的结晶,内容非常丰富,图表很多,结构新颖系统。它培养和造就了两代石油地质工作人才。至今仍是石油地质学教学研究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A.I.莱复生(A.I.Leforsen,1894—1965),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历任斯坦福大学地质系主任、斯坦福矿业学院院长、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美国地质学会和美国地质学家协会3个学会会长的顾问。在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中,他强调正确的思想方法对找油的重要性。曾主编地层型油气田专著,最先提出了地层圈闭的新概念,这对美国以至全世界地层圈闭油气藏的勘探起了重大作用,后又提出了寻找复合圈闭的新任务。1942年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和明尼苏达大学分别授于工程博士、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和1963年获得Sidney能源奖(AAPG最高奖),俄克拉荷马石油巨子奖。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1],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2]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石油地质学 相关视频

专业的秘密 西南石油大学地质学专业
石油地质基础-1.1.1

参考文献

  1.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