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板滩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板滩镇,置成都平原龙泉山系之丘陵地带,低山、浅丘、平坝兼有。舆地东径104°16′,北纬30°43′,海拔470~506米之间。镇境区位处于成都东北面、新都区东南角;境域东与青白江区福洪乡毗邻;南与龙泉驿区西河镇、黄土镇接壤;西与成华区龙潭街道、新都区木兰镇相倚;北与新都区泰兴镇、青白江区龙王镇傍连。其中98%系广东籍客家人。2019年12月24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木兰镇、石板滩镇,设立石板滩街道,以原木兰镇和原石板滩镇所属行政区域为石板滩街道的行政区域,石板滩街道办事处驻东风西街66号。

中文名称: 石板滩镇

外文名称: Shibantan town

别 名: 仁和场、仁和里、东山五场之首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

下辖地区: 东风社区、金三角社区、通顺村等

政府驻地: 东风西街

电话区号: (+86)028

邮政区码: 610511

地理位置: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

面 积: 43平方千米

人 口: 60699人(2017年)

方 言:客家语-土广东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客家红枫林田园

机 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火车站:新都东站、成都站

车牌代码: 川A

行政村: 22个

客运站: 石板滩客运站

行政代码: 510114

镇情概况

不少成都人都知道新都有个石板滩镇,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石板滩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头——“东山五大场镇”之首,事实上早在清乾隆年间,这里就已形成集镇。近年来,这个历史名镇更是被建设成为了客家文化浓厚、客家风情彰显的客家名镇。这个坐落于西江河畔,拥有悠久历史的美丽集镇有着特殊地理位置,山川秀丽,小桥流水,人文质朴。 而今,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石板滩全镇开展了集中学习十八大报告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该镇党委书记吴斌表示,石板滩镇将牢牢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坚持“东山五场之首、客家风情田园、农机产业重镇”的发展定位,突出“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发展重点,以建设“一道一园一城一河”为载体,挖掘自身优势,承接天府新区辐射,对接成都主城区,提速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建设,依托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打造“产业倍增”的主阵地,推动工业集约集群发展,争当“立城优城”的桥头堡,再造“四态融合”的“东山五场之首”。[1]

经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春回大地,百舸争流。面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石板滩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汇入了中国的改革洪流,去开拓、奋进、创造……。1980年轰动全国的首例农民购买汽车的新闻就在这里爆发;1981年石板滩在全国继广汉向阳乡之后第二个撤社建乡,同年被四川省确定为集镇建设试点镇,1984年被列为省市县综合体制改革的试点镇,1995年被列为成都市小城镇建设的试点镇,走出一条“科技兴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市场带镇、兴民建镇”的新路子。

2006年石板滩镇确定为重点镇以后,按照重点镇的发展要求,对发展思路和规划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场镇定位。市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优先发展镇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新都区结合现阶段我区村镇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台了《关于扶持重点镇和区域中心镇的实施意见》有的放矢地制定了有利于推动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年来石板滩镇经济快速发展,趋势良好,2010年石板滩镇三次产业增加值49520万元,工商各税收入完成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50.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9元,完成场镇重大建设投资31500万元,启动了“一纵三横”、绕城路等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新老城区的发展空间,为启动旧城改造奠定基础。

以机械、电子、建材、化工、建筑、冶炼、食品加工和家具生产为主导产业。2014年工业增加值5.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拥有工业企业126家,职工8900人;2009年3月市政府同意新都区在石板滩镇建设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1个,占地1500亩,拓展区4500亩,建成一个基地、七个中心;2015年2月中国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正式入驻石板滩镇,该项目占地约1500余亩,分两期建设,工期预计约3年,总投资约50.7亿元。

历史名胜

火神庙

和平街28号是火神庙,距西江河石桥,仅百步之遥。时由陕西籍首事募集修筑,建于清乾隆庚寅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本名关帝庙(亦称陕西会馆),关帝庙由时人崇拜文圣孔子,武圣关公而建,且庙宇主奉关帝(关羽),附祀炎帝、祝融火神坐像,故有乡人称火神庙。如今,这火神庙那临街的一字儿排开的五大开间的庙堂,早已挪为他人商业经营之门市。火神庙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光绪年间又再重建,新中国成立后,火神庙作为宗教财产被收归国有。火神庙建筑主体至今保存基本完好,为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的前殿,面阔五间,你瞧房顶,没有压顶屋脊,为琉璃筒瓦卷棚拱顶,格局别致气派,其前后檐柱与穿枋间撑弓之浮雕人物故事,以及灵芝卷草花卉等精美纹饰,很容易让人想见到庙堂昔日的繁盛和兴旺。

文昌宫

正兴街126号,亦就是在这热闹街市的中央地带,打老远的便能瞧见的,那雄浑巍峨的建筑——文昌宫。文昌宫兴建于清道光年间,其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周边设有廊坊,为石木结构。宫殿为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檐下撑弓上镌刻着祥云如意和人物造像等各种图案之浮雕,现建筑主体基本保存。不过,亦已经另作他用。其门前悬挂着粮食仓库的吊牌,正门为百货商家铺面,殿堂内部已改为老年活动中心。

石板滩廖家祠堂

石板滩廖家祠堂位于石板滩五一村,其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为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建筑,是四川保存下来比较少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廖氏先祖明达公,薛氏在清朝湖广填四川到石板滩安家,并且发展壮大,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廖氏族人到石板滩祭祖,祭祖规模很大,有上千人。

客家红枫林

石板滩镇土城村,是红枫林”客家生态旅游度假区。是对客家围拢屋以及客家文化进行精细化雕琢,以文化墙、客家博物馆、文化浮雕等多种形式尽情展现。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会所为特色,以休闲体验为主题,逐步实施客家农庄、乡村酒店、水上会议中心、客家文化街、亲子教育基地,构建以农业为景的原生态度假基地、生态村中的尊享居所,打造集居住、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成都周边生态游中高端游览度假圣地。

东佛寺

东佛寺位于石板滩镇,原名西江寺,因原址在西江河边螺丝坝而得名。

历史沿革

有史记载,石板滩镇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初始为柴草交易场所,随后在其石桥附近,开设有二十余家店铺。乾隆三十年,正兴街上修建南华宫,之后再建关帝庙、文昌宫等。历史上,石板滩镇还曾修建有玉皇阁、观音庙、土地庙、川王庙、药王庙、水观音庙,以及广东会馆和湖广会馆等。清代道光年间,石板滩镇便拥有了“东山五大场镇之首”的称谓。五大场镇,即石板滩和甄子场(今洛带镇)、西河场(今西河镇)、隆兴场(今龙潭寺)、廖家场(今清泉镇)等。由于石板滩镇地处成都外东,其地理位置特殊,民国以前,为小川北古道的重要驿站,亦为成都东山客家聚居区域的中心地带。

镇上的居民中,先辈绝大多数为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从广东及两湖地区迁徙而来的。所以,广东客家话至今为当地居民社会交流的主要语言。他们坐在一起,嘴里一阵“晏昼、下晡、洗汤、摊凉”,恐怕你不会明白他们在说“上午、下午、洗澡、纳凉”。他们“哦喉,记蒙!”“你话支介?”“屋里料!”“处的样子哟!”你又能知道他们在“哦嚯,我忘记了!”“你说什么?”“家里玩!”“怎么这个样呀!”等等,估计你也只能是凭着感觉猜。他们正月初一多有吃素,餐桌上必有芹菜、韭菜,这芹菜叫作“富菜”,寓意富贵。“芹、韭”,“勤、久”,谐音寄意——勤劳俭朴、天长地久。谁家的读书小孩,届满十岁、二十岁,娘做寿面,碗里得放鸡臂(客家话“鸡腿”叫“鸡臂”),然后登高上楼,意谓“步步高升”,比臂过人。如果追述更远,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石板滩隶属新都县,唐高宗仪凤二年隶属华阳县。清道光年初,石板滩称仁和里,寄意“仁者人和”,后又改称仁和保、仁和乡、仁和场。相传:就在这横跨西江河的石桥下边,曾有着一扇宽敞开阔的河滩,这河滩是乡民们专门用来交易谷草的场所。由于河滩地质坚硬平展,被人称作“石骨子滩”。一日,一农夫顺心,早早贩完了谷草,挑着扦担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遇一乡友问候:“这般早,你打哪儿来耶?”那农夫随口答道:“我呀!从那石板滩过来。”这一妙答,可就深入了人们的心底:好听、易记、且上口。“石板滩”!“石板滩”!——这名字,从此不径自走,约定俗成。时至今日,“石板滩”再也没有变过。不过,亦有人讲:这石板滩的名字,是因为镇上的街道全是由石板铺设的,所以才取了“石板滩”这名。

东山五场之首

石板滩镇是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区位优越,处于成都东山客家聚居区的中心地带,整个城镇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客家民俗、建筑和方言保存完好,浅丘起伏有致,西江河绕城蜿蜒而过。由于地处成都外东,是古时小川北古道的驿站,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因古老的街面由石板铺设而得名,是新都、金堂、简阳交界处的一颗明珠。因当地物产丰富,交易繁荣,自清道光年以来便是“东山五大场镇之首”(石板滩、洛带、西河、龙潭寺、清泉)。

行政区划

2005年5月,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视察石板滩及龙王、黄土镇后,将青白江区龙王镇新谊村、双柏村、黄果村、园林村、石桩村、长林村、合兴社区和龙泉驿区黄土镇回龙村、金三角社区共7个村2个社区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

区划调整后全镇幅员面积43.74平方公里(区划调整前为2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02亩。辖22个行政村(社区),分别是东风社区、光明社区、金三角社区、和平社区、新谊社区、友谊村、翻身村、解放村、通顺村、优胜村、五一村、光辉村、新农村、集体村、土城村、马家村、建设村、黄果村、双柏村、园林村、长林村、石桩村。2010年镇内常住人口约4.98万人(98%系广东客家人),总人口 5.3万人,流动人口约2000人。其中城镇人口2.5万人,城区建成面积3.6平方公里。

本地名人

1902年,一代民杰廖观音领导的义和团,高举“反清灭洋”的大旗,于石板滩武装起义,年仅十七岁血洒川西;

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九十五军军长黄隐将军率部起义,为解放西南呕心沥血,其弟黄子谷、黄慕颜都是著名的爱国人士,他们都生于斯,长于斯,从这里投笔从戎,走向革命……

视频

奋进中的石板滩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