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了,知了(宝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知了,知了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知了,知了》中国当代作家宝栋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知了,知了

来往于宿舍楼教学楼食堂三点一线之间的更加单调的生活,让我想起校外的蝉声,想到这鸣唱的蝉了。

前一段时间,住在校外,来往于学校与宿舍之间,总有树间的蝉声陪伴,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多一些生活的情趣。

入夏不久,蝉声就渐次鸣唱于树间。天长日久,可以感觉出这蝉声的不同。

夏蝉声音欢快悠长,“知了知了…知了”,舒缓的慢节奏,拉长了夏日时光,吸引人抬头去寻觅鲜亮绿叶间这个专情鸣唱的小东西。

秋蝉则明显不一样,莫非是它们知道季节的转换留给它们的时日不多了?那声音分明有几分急躁,“服了服了…服了”,简短而凄厉,仿佛到了末日一般,带着撕心裂肺的留恋。让人不免也警觉起这光阴的匆忙来。果不其然,不几天,这声音就渐渐稀少了,再过几天,这声音就听不到了。抬头看,只有树叶在渐渐变黄了。

这么个小东西,栖身于小小的枝头,陪伴着人们由初夏到入秋,用勤劳的演唱渲染着物候的演变。唐诗中就有所谓“咏蝉三绝”,也就是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三首诗。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高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则是牢骚人语。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处境里借蝉来抒发情怀,表达心声。

我没有他们的情怀和境界,仅仅是作为山东人对这蝉的遭遇和命运有点感慨。

你想,它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却被人捉住变成人间的一道菜,岂不可悲!

一开始就“知了知了知了”,它到底知道了啥呢?入秋了又“服了服了服了”,它到底又“服了”啥呢?如果真是“服了”,那为啥下年又来鸣唱呢?

陕北的朋友曾经问我,你们山东人吃知了?我说是的,不仅吃,还吃出了诗意,你看金蝉这个名字,想一想就很美的。不过,前面加上一个“炸”字,就有些残酷了。不知道唐朝有没有这道菜,我想如果有,三位大诗人想到蝉时能会给予它更多的同情

法布尔说蝉是“四年黑暗中的生活,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他是昆虫学家,说的话自然科学。从他这句话里,就让人感觉蝉生活的不易和生命的可怜。四年黑暗中的成长摸索掘进攀爬,出来后还要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新生,才能向人间奉献一个月的歌唱。只求一条柔枝栖身,餐风饮露,不向人间索取任何东西。如果能够如愿,就是它们“安享天年”的福分了。

可是,那些刚刚靠着自己拼搏掘进爬出黑暗的稚嫩的小东西,还没见到第一缕朝霞,就被捉了去,第二天便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金蝉美味,这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又被剥去了,本来生命中最有生命力最有色彩的一个月一下子给截断了,取消了,生命就此戛然而止,岂不可悲!

说起吃知了,我原是不吃的,更不知有金蝉一说。小时候在老家,有一次小伙伴们晚上捉迷藏玩够了,有人说我们去捉知了吧,于是一伙人跑到村外大路上,从麦场里抱上一抱麦秸,在大柳树下点着,一两个人上到树上使劲晃动树枝,这时树上就下起了知了雨,要不了几棵树,就捉了一大盆。回去揪了翅膀,放在锅里干炒几遍,放上点盐,就出锅了,大家都抢着吃。看着黑黑的一盆知了,想着它刚才还在“知了知了”的垂死鸣叫呢,我一个不敢吃,也不忍心吃。不过这是黑的,是成虫,还不是成为金蝉的那种幼蝉。

后来工作了,在饭店里看到了油煎出来的知了,金黄色的,人们称它为金蝉,就是那种刚出土就被人捉来还未脱了蝉蜕的幼蝉,我还是不敢吃,看着它头脚分明的躺在餐盘里,不忍心吃,甚至还有一种担心,如果吃下去,它会不会再从你的肚子里爬出来。后来经朋友多次劝诱,加上有专门研究过金蝉的朋友说金蝉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宣散风热,还能透疹利咽、退翳明目,息风定惊,补充营养等等,终于下了决心吃了第一只,到了嘴里,味道确实不错,以后就再没有“不敢吃”的感觉了。不过心里仍然觉得对知了是有一种犯罪的伤害

现在,这种金蝉更为普遍了。夏日夜晚,有人打了手电专门到郊外去捉蝉。寻宝一样游走于路边或树林之间,围着树转着圈子寻觅,有时一个人一晚上能寻到几十上百只。还听说,有善动脑筋的人把这知了做成了产业,专门养殖。空出一片地,弄上好多蝉下过籽的树枝,或者等着蝉爬上去下籽,然后静待四年后的夏天,像收割庄稼一样的收起满地刚爬出黑暗的知了。如此,这知了就年复一年的爬出,被捉起,被炸成金蝉出售,据说现在要一块多钱一只呢。这倒是真的成了“金蝉”了。

“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就这样被取消了,如果法布尔有知,不知他会怎样的痛惜。如果蝉有知,它该如何感叹自己的弱小和命运的悲哀!

知了,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了什么呢?

诗曰:

其一

四年修炼地府中

可曾任性惹神明

奈何出土未见日

又成盘里死魂灵

其二

四年黑暗为歌唱

知了不知一生伤

缘树以为得大道

哪知盘中任商量

其三

一生愚弱实堪伤

任人煎宰任人尝

弱肉强食岂只蝉

品味还请细思量

2021.10.7凌晨三点于郓城双成双语学校 [1]

作者简介

宝栋,高中语文教师,现有一百多篇文章见诸网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