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瞿葆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瞿葆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 1923年2月5日
江苏宜兴
逝世 2012年7月30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瞿葆奎,(1923年2月5日-2012年7月30日),字照藜,号宝魁,江苏宜兴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

个人履历

1923年2月5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分水镇。祖辈无读书人。父母以"男儿自强"策励瞿葆奎求学。自小学五年级起瞿葆奎就住校读书,小学毕业于漕桥小学,初中毕业于夏芳中学。 1943年高中毕业于因抗战辗转迁于宜兴上元乡亳阳村坚持办学的苏州中学,毕业成绩居前五名。苏州中学培养了瞿葆奎坚定的民族意识,"宁可失学也绝不进敌伪大学",高中毕业后,为了升入高校继续深造,他与5位同学从宜兴张渚出发,每人携带薄被一床、小包一个、桐油纸伞一把、毛巾一条,身着汗衫、短裤,脚穿黑帆布"万里鞋",联袂酷暑上路,绕过敌伪占领区,途经皖、赣、湘、桂、黔,终抵四川,历时两月,行程8500余里,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当时迁校于重庆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抗战胜利后,1946年随复旦大学回到上海。1947年毕业时,以文学院学生成绩第一名留教育学系任教,曾兼复旦大学附小--腾飞小学辅导主任。1951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校,瞿葆奎随复旦大学教育学系全体师生转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任教育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瞿葆奎先后担任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2],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基本理论学科规划组组长,国家教委教育学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委教育技术专业教材委员会顾问,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编委兼教育学分支学科主编等职[3]

瞿葆奎认为教育学是一种与易学、农学等类似的、实用性较强的理论体系。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不应该忽视其价值观的性质,由于世界各国国情互不相同,教育学必然存在着中国化的问题,德国的赫尔巴特教育学、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前苏联的教育学,都需要中国化以适应我国的教育实践。但是,中国化也不应忘记吸收外国的东西,尤其值得记取的是解放后一度闭耳塞听,缺乏国际对话的历史。

成果一览

我国关于元教育学的研究是由瞿葆奎所创办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首开风气之先的,并使得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研究再一次走在同类研究的前列。

瞿葆奎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他主编的《教育学文集》积十年之功,汇集150位研究者的心血,共26卷,30册,总计1800万字。编著期间不畏寒暑,没有周末、节假日,从未在零点以前休息。瞿葆奎经常勉励身边的青年学子:"觉少睡一点,天少聊一点,影视少看一点"。其主要编著有:

瞿葆奎

《教育学文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国家级重点项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大型的教育学资料丛书,也是建国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教育学资料基本建设工程。

《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计划全书30册,第一批15册于2003年完成,并荣膺第三届全国教育图书奖和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十世纪教育名著丛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孟宪承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项目。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