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睿真皇后

睿真皇后沈姓吴兴郡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唐代宗为广平郡王时的妾室,唐德宗生母。

目录

人物家世

沈氏出自吴兴沈氏,家族世代为显贵的豪门世族,沈氏的六世祖沈勰是南梁的安陆郡太守,带领族人归附北周,周武帝宇文邕娶其女为皇后,册拜沈勰为尚书左仆射,在鄠杜赐给沈家田宅。沈氏的高祖沈琳是唐朝水部郎中、大理卿,曾祖沈士衡是陕州司马,祖父沈介福是尚书司封员外郎、试任长安县县令[1],父亲沈易直是秘书监。因伯父沈易从及其他家族成员安葬于洛阳,故认为其家族定居于此[2]

人物生平

开元末沈氏以良家子的身份选入太子李亨(即唐肃宗)宫中。唐代采选良家子为皇子孙妃嫔与宫内女官的补充,对良家子要求出身世家且祖上无犯罪记录,良家子受选后宫廷会以礼聘纳[3]。沈氏受选后被李亨赐予儿子李俶(时为廣平王)。天宝元年(742年),沈氏生下李俶的长子李适(即唐德宗)。755年爆发安史之乱,丈夫李俶随祖父唐玄宗、父亲李亨逃出长安。沈氏未来得及跟从出逃,与其他未能同行的亲王、王妃、公主一样落于安禄山政权之手,沈氏被囚于东都洛阳掖庭至德二年(757年),李俶率兵收复东都,两人见面后,沈氏仍留于洛阳。不久,史思明攻陷洛阳。等到唐军再度收复东都时,已失去沈氏踪迹。

宝应元年(762年),李俶即位,即唐代宗。后派人四处求访沈氏,十余年而无音讯。永泰元年七月九日,壽州崇善寺尼姑广澄称自己是太子母沈氏,经审查为假,被鞭杀。建中元年(780年)十一月,德宗即位后遥尊为皇太后,再次派出使臣,周行天下寻找。次年二月,使臣声称找到沈氏,群臣称贺,后被辨识为诈妄。此后诈称太后者数四,德宗皆不之罪,直到德宗驾崩,沈氏仍没有消息[4][5]

806年,德宗孙宪宗即位,才为沈氏举哀,以祎衣一副作为衣冠冢,合葬于代宗元陵。十一月,册谥睿真皇后[6]

真假之谜

唐代宗李豫的睿真皇后沈珍珠,浙江吴兴(今湖州竹墩)人,出身世家,玄宗开元末年被选入东宫。时肃宗李亨为皇太子,赐沈氏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即后来的代宗)。

沈氏美貌如花,又贤淑纯良,故而深得李豫宠爱,于天宝元年(742年)生下李豫的长子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李亨李豫李适自然都在其中,而诸皇子皇孙的妃妾及一大群皇亲国戚却被遗下未及逃走,被叛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掠到东都洛阳,其中就有沈氏。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也没有把她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

李豫即位后,于广德二年(764年)立长子李适为皇太子,同时下诏寻找沈氏。虽派人到处寻访,十余年却始终一无所获。其间经常有人声称自己是沈氏,比如有个尼姑就曾谎称是太子之母,但后来都发现是冒名顶替。大业十四年(779年)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于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遥尊生母沈氏为“睿真皇太后”,在含元殿具册“立牌”上皇后朝服,李适亲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

为了寻找生母,德宗李适采纳了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处寻访,多方查找,同时对沈氏家族大加封赠,以期母子团聚。

建中二年(781年),消息传来,沈太后在洛阳找到了,长安城中一片喜悦。然而,很快就证实所谓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养女,因为年纪相貌酷似沈氏并与之在宫中有所接触,诱于名利而行冒充之举。德宗左右都很气愤,纷纷请求对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还对身边的人说:“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从此之后,冒名者越来越多,然而,终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德宗在位26年而崩,长子顺宗即位并于七月后驾崩,由其长子宪宗即位。此时,寻访沈氏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仍无音讯,有司建议予以停止,同时发诏,在肃章内殿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庙。

总观沈后一生,命运多艰,屡遭离乱,结局更是千古之谜,故而小说家多有臆造之举,更有许多地方的尼庵留下了沈后在此出家的传说,颇具传奇色彩。

相關電視劇

1987年,台湾中國電視公司珍珠传奇》,施思 饰,片头曲《望断西京留传奇》歌词“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蕙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

2017年,北京衛視安徽衛視大唐榮耀》,景甜 飾。

视频

《大唐荣耀》景甜任嘉伦吻戏好害羞难道假戏真做?

大唐荣耀最新预告片,景甜携手秦俊杰等明星

参考资料

  1. 刘, 灿辉, 《唐睿真皇后伯父<沈易从墓志>研究 》, 《书法》, 2016年, (第12期): 60–62 
  2. 记者:游晓鹏. 吴兴才女“沈珍珠”的身世之谜. 大河网. 2017-02-18 [2017-03-15] (简体中文). 
  3. 《永乐大典残卷 唐会要逸文》:正观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尚书八座议曰,谨按王者正位,作为人极,朝有公卿之列,室有嫔御之亭。内政修而家理,外教和而国安。爰自周代,洎乎汉室,名号损益,特或不同。然皆寤寐贤才,博采淑令,非唯德洽宫壶,抑亦庆流邦国,近伐以降。情溺私宠,掖庭之选,有乖故宝。故微贱之族,礼训蔑闻。或刑戮之家,怨气充积。而滥吹名级,入侍宫围。即事而言,窍未为得,臣等伏请自今已后,后宫及东宫内职员有阙者,皆选有才行充者。若内无其人,则旁求于外。采择良家,以礼聘纳。
  4. 《旧唐书·卷五十二·列传第二》: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吴兴人,世为冠族。父易直,秘书监。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赐太子男广平王。天宝元年,生德宗皇帝。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诸王、妃、主从幸不及者,多陷于贼,后被拘于东都掖庭。及代宗破贼,收东都,见之,留于宫中,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义败,复收东都,失后所在,莫测存亡。代宗遣使求访,十余年寂无所闻。德宗即位,下诏曰:“王者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则事天莫先于严父,事地莫盛于尊亲。朕恭承天命以主社稷,执珪璧以事上帝,祖宗克配,园寝永终。而内朝虚位,阙问安之礼,衔悲内恻,忧恋终岁。思欲历舟车之路,以听求音问,而主兹重器,莫匪深哀。是用仰稽旧仪,敬崇大号,举兹礼命,式遵前典。宜令公卿大夫稽度前训,上皇太后尊号。”
  5. 《旧唐书·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建中元年十一月,遥尊圣母沈氏为皇太后,陈礼于含元殿庭,如正至之仪。上衮冕出自东序门,立于东方,朝臣班于位,册曰:“嗣皇帝臣名言:恩莫重于顾复,礼莫贵于徽号,上以展爱敬之道,下以正春秋之义,则祖宗之所禀命,臣子之所尽心,尊尊亲亲,此焉而在。两汉而下,帝王嗣位,崇奉尊称,厥有旧章。永惟丕烈,敢坠前典?臣名谨上尊号曰皇太后。”帝再拜,歔欷不自胜,左右皆泣下。仍以睦王述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书乔琳副之,候太后问至,升平公主宜备起居。于是分命使臣,周行天下。明年二月,吉问至,群臣称贺,既而诈妄。自是诈称太后者数四,皆不之罪,终贞元之世无闻焉。
  6. 《旧唐书·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德宗敦崇外族,赠太后父易直太师,易直父库部员外郎介福赠太傅,介福父德州刺史士衡赠太保,易直第二子秘书少监震赠太尉;时沈氏封赠拜爵者百余人。贞元七年,诏外曾祖隋陕令沈琳赠司徒,追封徐国公,与外祖赠太师易直等立五庙,以琳为始,缘祠庙所须,官给。后无近属,惟族子房为近,德宗用为金吾将军,主沈氏之祀。宪宗即位之年九月,礼仪使奏:“太后沈氏厌代登真,于今二十七载,大行皇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极。建中之初,已发明诏,舟车所至,靡不周遍,岁月滋深,迎访理绝。按晋庾蔚之议,寻求三年之后,又俟中寿而服之。今参详礼例,伏请以大行皇帝启攒宫日,百官举哀于肃章门内之正殿,先令有司造袆衣一副,发哀日令内官以袆衣置于幄。自后宫人朝夕上食,先启告元陵,次告天地宗庙、昭德皇后庙。上太皇太后谥册,造神主,择日祔于代宗庙。其袆衣备法驾奉迎于元陵祠,复置于代宗皇帝衮衣之右。便以发哀日为国忌。”诏如奏。其年十一月,册谥曰睿真皇后,奉神主祔于代宗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