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睡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睡眠(sleep)是指个体与外界环境互动及反应水平降低,表现为身体活动度降低、闭眼、卧位等特征,并可恢复清醒的一种生理和行为状态。[1]

睡眠时间

你的年龄睡多久合适 原图链接


0岁~5岁儿童推荐睡眠时间[2]

单位为小时

年(月)龄 推荐睡眠时间
0个月~3个月 13~18
4个月~11个月 12~16
1岁~2岁 11~14
3岁~5岁 10~13

成人一般每天需要睡眠7~9小时,而老人仅需5~7小时。


睡眠时生理活动的变化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和必要的生理过程。通过睡眠能使机体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然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以提高工作效率。

睡眠时许多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一般表现为:①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减退;②骨骼肌的肌紧张降低,腱反射减弱;③出现一系列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例如,瞳孔缩小、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呼吸变慢、尿量减少、代谢率降低、体温下降、发汗增多、胃液分泌增多而唾液分泌减少等。

睡眠的时相

改善睡眠的十条建议 原图链接

上述睡眠时的表现,实际是睡眠时慢波睡眠时相的表现;这些表现是一般所熟悉的睡眠状态,在这一时相中脑电波呈现慢波(即δ波)。通过对睡眠时持续的脑电图观察,发现睡眠过程中在慢波睡眠之间还间断地出现快波睡眠时相。快波睡眠时脑电波呈现快波,由于脑电波表现与慢波睡眠时表现非常异样,因此被称为异相睡眠;又由于快波睡眠时常伴有快速眼球运动,因此又被称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在快波睡眠时相出现时,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肌肉紧张性进一步降低而处于几乎完全松弛的状态;但不时可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例如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肢体抽动、心率和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而不规则。由于这种阵发性表现,快波睡眠常可促使心绞痛发作或呼吸衰竭发作,因此临床上对此引起重视。

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是两个能相互转化的时相。睡眠一开始,一般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持续80~120分钟后就转入快波睡眠,快波睡眠20~30分钟后又转入慢波睡眠,如此反复进行。在整个睡眠过程中,这种反复转化约4~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快波睡眠持续时间逐渐加长。在成年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但入睡时一般只能先进入慢波睡眠再转成快波睡眠。在快波睡眠期间,如果将被试者唤醒,他往往会讲述正在做梦;在慢波睡眠期间被唤醒,较少会讲述正在做梦。因此,做梦看来是快波睡眠的特征之一。

实验观察到,在慢波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高,转入异相睡眠或觉醒后,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所以,有人认为慢波睡眠有利于体力恢复和促进生长。实验还观察到,在快波睡眠期间,脑内的蛋白质合成加快;因此认为,快波睡眠有利于精力恢复并能促进记忆功能。[3]

睡眠发生的机制

大脑中一个特殊睡眠回路被发现 原图链接

睡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发生了一个主动过程而造成的,中枢内存在着产生睡眠的中枢。实验观察到,在脑桥中部离断脑干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觉醒活动,动物处在长期觉醒状态而很少睡眠;如果用低频电刺激来刺激脑干尾端,可引致脑电慢波的出现。由此认为,在脑干尾端存在能引起睡眠和脑电出现慢波的中枢;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节着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4]

由于中枢神经递质研究工作的发展,有人把睡眠的发生机制与不同的中枢递质系统功能联系了起来。有实验支持这样一种假说:慢波睡眠主要与脑干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活动有关,异相睡眠主要与脑干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功能有关。选择性破坏中缝核上部(5-羟色胺递质系统),慢波睡眠就明显减少;选择性破坏中缝核下部(5-羟色胺递质系统),则异相睡眠受到严重抑制,而慢波睡眠所受影响较少;选择性破坏蓝斑下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则异相睡眠也减少。由此设想,中缝核5-羟色胺递质系统与睡眠的关系很大,可能就是产生睡眠的中枢结构。中缝核上部与慢波睡眠的发生有关,中缝核下部能作用于蓝斑下部从而触发异相睡眠。

睡眠异常与疾病

正常睡眠时的基本规律,人人都要遵循,如果这种最基本的规律出现紊乱,例如缺少了REM或NREM,或是NREM和REM的排列发生了紊乱,即刚入睡就出现REM而不是NREM,那么一定是睡眠病。

1.睡眠不足

拿破仑总希望从睡眠中节省时间,所以曾经强迫自己2~3夜不睡,但结果却懊悔不已,因为他抵挡不住“瞌睡虫”的侵袭,在白天办公时间沉入梦乡,而且整天头昏脑胀,记忆力差,办事效率下降。

二战期间,由于劳动力缺乏,英国某些军工厂决定延长工人工作时间,每周工作70小时。开始的1~2周,产品数量稳步增长,第3周后发现随着产量的增加,废品率也随着上升,最后每小时生产的合格产品远远低于加班之前,结果只能减少加班时间,直到每周工作54小时,产品的合格率才又达到高峰。

在战场上,指挥官在重大战役之前,会派出小股部队在夜间对敌军前沿阵地进行骚扰,使敌军整夜不能入睡,结果是次日战斗打响后,敌军的战斗力会因睡眠不足和疲劳而减弱。

2.睡眠剥夺

在睡眠实验室,研究人员尽量阻止受检者进入睡眠达数天之久,结果受检者都诉述头昏脑胀,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明显减退,情绪烦躁不安,易发脾气,表情呆滞迷惘,有时甚至沮丧、压抑,出现自杀念头。个别人还会出现幻觉,如听到别人在和他说话,看见奇怪的东西等,有时出现多疑、敏感、老是疑心别人想害自己等,和精神病十分相像。

这种称为睡眠剥夺的试验一旦结束,受检者便立刻陷入沉睡,他们会一下子进入NREM第Ⅱ期,然后加深到NREM第Ⅲ、Ⅳ期。最特别的是REM出现的时间提前,时间也延长,出现的次数增加,说明REM遭到剥夺后要求补偿的趋势最为强烈,反过来说明REM对人是十分重要的,任何的REM剥夺都会产生REM的补偿和反跳。

3.睡眠疾病

睡眠疾病包括的内容不少,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睡得太少,失眠;一类是睡得太多,嗜睡;另一类是睡眠中出现异常行动,所谓异常睡眠。 1995年由中华精神科学会制订、通过的中国精神疾患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中有“睡眠与觉醒障碍”一节,这是国内现行的、比较权威的分类和诊断标准,现在节录如下:

(1)失眠症 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

(2)嗜睡症 白天睡眠过多,并非睡眠不足所致,不是药物、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的一部分。

(3)睡行症 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1/3段的深睡期,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同时做些白天的常规活动,一般没有语言活动,询问也不回答,多能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次晨醒来不能回忆,多见于儿童少年。

(4)夜惊 幼儿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植物神经症状。通常在晚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10分钟。

(5)梦魇 从睡眠中为噩梦突然惊醒,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晰回忆,犹心有余悸。通常在晚间睡眠的后期发作。

检测指标

睡眠多导仪的作用是因为这个仪器可以客观、公正地观察睡眠的情况,科学性强。有些患者觉得自己失眠很严重,“通宵未睡”,但睡眠多导仪检查结果却告诉患者睡着了,不过睡得不够深,时间也不够长。根据这种结果医师再对症下药就比较有的放矢,把握大一些。另外还有些患者被误诊为别的病,依靠睡眠多导仪检查才纠正了诊断。总之睡眠多导仪检查会给医师和患者一个总的印象,即患者的睡眠到底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WS/T 579—2017 0 岁~5 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 2017-1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WS/T 579—2017 0 岁~5 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 2017-10-12. 
  3. 郑其国 等主编. 睡眠养生与保健300问.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年01月. 
  4. 刘燕庐. 大脑中一个特殊“睡眠回路”被发现. 前沿科学. 2014, 8 (4):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