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菜褐腐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菜褐腐病 ]

白菜褐腐病
原圖鏈接  

白菜褐腐病主要为害菜株外叶,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帮发病。病斑呈不规则形,周缘不大明显,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出现淡褐色蛛网状菌丝及菌核。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造成叶片黄枯、脱落。棚室和露地都有发病,对生产有一定影响。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菜褐腐病

白菜褐腐病
原圖鏈接

外文名:Chinese cabbage brown rot

病 原:立枯丝核菌

分 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田间识别

主要为害菜株外叶,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帮发病。病斑呈不规则形,周缘不大明显,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出现淡褐色蛛网状菌丝及菌核。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造成叶片黄枯、脱落。

多在幼苗嫩茎基部侵入,病部形成溢缩,呈淡褐色,严重者枯死成立枯或猝到状。继后危害叶柄外侧近地表处,开始生淡褐色至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稍向内凹陷,暗褐色;条件适宜,叶柄基部腐烂,叶片枯黄,易脱落,潮湿天气,病部生出黄褐色蛛形菌丝体和疏松的菌核[1]

侵染循环

土壤传播病害。病原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可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可存活2~3年。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与白菜受害部接触后引起发病,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农家肥传播。

病原介绍

(1)形态:幼嫩菌丝无色,老熟时呈黄褐色,分枝处缢缩,离分枝不远处具隔膜,直径8~12微米;菌核不定形,初白色,后变浅褐至暗褐色,稍扁平馒头状,直径1.5~3.5毫米,表面粗糙似海绵状,分不明显的内外两层,内层系活细胞层,外层为死细胞腔。担孢子圆形,大小(6~9)微米×(5~7)微米。

(2)特性:生长发育适温28~32℃,40~42℃,13~15℃。菌核在27~30℃及足够湿度条件下,1~2天即萌发,产出菌丝,6~10天后又形成新菌核。

发病规律

病原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病菌从根部的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其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4℃左右,42℃以上、13℃以下生长不利。在田间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带菌肥料传播。

栽培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栽植过深、菜地经常积水或湿度大时易发病;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发病重。[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a.选择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用0.1-0.3%高锰酸钾

b.农业防治要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发芽期高温影响,苗床育苗采用遮荫降温或套种,幼苗期及时拔除病苗,结合农事操作及时拔除病株,摘除近地面的病叶,携出田外深埋或销毁,防止蔓延。合理的浇水降地温也可减少病毒病;

c.及时防治蚜虫,因为蚜虫传播病毒;

d.浓度为0.5%的辣椒汁可预防病毒病

e.物防治时用1:1:200 硫酸铜:生石灰:水配制的波尔多液喷洒中心病株;0.1%的高锰酸钾加0.3%木醋液防治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400倍液、40%双效灵500倍液、20%利克菌1500倍液、15%恶霉灵500倍液、30%苯噻氰(倍生)乳油1300倍液、35%福·甲(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50%农利灵或50%扑海因或5%井冈霉素600-800倍液。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相关视频

春季大白菜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技术


白菜腐烂病是否会扩散?该怎么治疗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