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指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痛苦指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痛苦指數代表令人不快的經濟狀況,等於通貨膨脹與失業率的總和,數字越高表示痛苦程度越高。
「痛苦指數」是一種經濟指標,用于衡量一個國家公民的整體經濟福祉,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亞瑟·彭斯提出。
痛苦指數的計算公式
痛苦指數=失業率+通貨膨脹率
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均以百分比表示。痛苦指數越高,平均公民的經濟狀況就被認為越痛苦。
假設一個國家的失業率為5%,而通貨膨脹率為3%。那麼,該國的痛苦指數為8%(失業率+通貨膨脹率)。
痛苦指數的提出是為了更全面地考慮經濟活動的社會成本,尤其是那些不易通過市場交易來反映的方面。具體來說,痛苦指數嘗試測量由於某些經濟決策而引起的痛苦、不滿或負面影響的程度。這些決策可能包括稅收政策、資源分配、環境政策等
通脹率越高,說明穩定物價越不成功;失業率越高,說明實現充分就業越不成功;痛苦指數越高,說明宏觀經濟狀況越壞,政策越不成功。每個社會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痛苦指數安全線,高於這一安全線,勢必採取了適當的政策。因此,痛苦指數是決策者決策的依據之一。
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概述
1、失業率
失業率是指一定時期滿足全部就業條件的就業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旨在衡量閒置中的勞動產能,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失業狀況的主要指標。
失業率=失業人數/勞動力總數×100%。
2、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率也就是一種經濟學的名詞,指的就是在一般物價的總體水平的基礎上,在一定的時間裡出現的上漲率的問題,這也就是反映了通貨膨脹的程度到底達到了多少,而且通常情況下價格指數都是在不斷的上升的,並且貨幣的購買力也會不斷的下降。通貨膨脹率也被人們稱之為物價變化率,也就是貨幣出現了超發的情況,而超發的部分和實際社會上所需要的貨幣總量之間的比值,用這種方式來反映出通貨膨脹以及貨幣貶值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在經濟學上來看,通貨膨脹率就是物價平均的價格總體上出現了上漲的情況,而這種上升的幅度也是來判斷通貨膨脹的標準,而這種通貨膨脹率也就是氣球的膨脹程度相似。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倉頡,為何叫「倉頡」?甲骨文揭開了顛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