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包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病毒性心包炎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1]。汉字之美,美在庄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2]。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名词解释
病毒性心包炎(viral periearditis)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包炎症病变。病毒感染心包后心包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渗出,一定程度可影响心脏功能。原有结缔组织病或过敏体质者较易发生病毒性心包炎。如治疗不及时可转变为慢性病毒性心包炎,最终可导致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病因
可引起心包炎的病毒有多种,较常见的是肠道病毒、正黏病毒和副黏病毒等。其中较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主要的感染源为病毒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主要经呼吸道途径与粪-口传播。儿童除经呼吸道传播外,较易经消化道传播。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而引起病毒性心包炎。
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可将病毒性心包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心包炎。病程短于6周者为急性病毒性心包炎;病程介于6周到6个月者为亚急性病毒性心包炎;病程长于6个月者为慢性病毒性心包炎。
病毒性心包炎多发生在青少年,在心包炎发生前的1-2周,患者常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疲乏等,可伴有肌肉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发生心包炎时则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可放射至左侧颈部和左肩背部,伴心悸、胸闷等,深呼吸、体位改变、咳嗽、吞咽可使疼痛加剧。
检查
1.体征
查体可发现在心前区及左侧腋下部位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包摩擦音是心包炎的特异性征象,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都可闻及。心界正常或稍扩大。当病情好转或心包积液增多时,心包摩擦音可消失,心包积液体征为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脏叩诊示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听诊时心包摩擦音消失,心音低而遥远。部分病例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全血细胞分析:出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高的表现。
(2)免疫学检测:由于可导致心包炎的病毒有很多种,可针对某些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学检查,以有助于区分病毒类型。
(3)病毒分离:疾病早期可从咽拭子、粪便、血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应结合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作用及其被检出时间,认真分析其是否为心包炎的病原体。
(4)血清酶测定:因病毒性心包炎常伴有心肌炎,故患者血清中某些酶类,如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活性升高。
3.心电图
早期可发现ST段抬高,T波平坦或倒置,有心包积液时可出现QRS波低电压。
4.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发现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晚期可出现心包缩窄。同时,可发现心肌增厚、舒张、收缩运动减弱等情况。
5.CT及磁共振检查
当有心包渗液时,壁层和脏层心包间可显示液体充盈区域,还可定量测定渗液量。对肿瘤性心包炎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发现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的存在。在缩窄性心包炎,CT与磁共振检查对心包增厚具有特征性表现:心室大小正常而右房、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均扩张
6.心包穿刺
做诊断性穿刺,并可解除心脏压塞症状;取心包积液做细胞分类和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和寻找肿瘤细胞;心包腔内注入抗生素、化学治疗药物。若心包积液量较多,可在心脏超声检查的指引下作心包穿刺,作积液成分、性质及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7.心包活检
进行心包组织学、细菌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宜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整洁和空气流通。急性发热的病人应作隔离。
2.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吸氧、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强心剂等。急性期发热的病人,可选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等药物。当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时,可用西地兰。
3.病原治疗
对早期发热的RNA病毒感染病例,可试用利巴韦林治疗。对早期发热的DNA病毒感染病例,可试用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治疗。
4.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治疗
当病人出现心包缩窄、心包填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应给予相应处理,以消除症状、恢复心脏功能。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搜狐,2019-05-26
- ↑ 汉字演变简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汉字字形看五千年社会变迁,搜狐,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