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番薯雪(崽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番薯雪》中国当代作家崽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番薯雪

眨眼间朋友成老人了,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文雅淡定,有的喜怒笑骂,一样是人老话多。小时到石灰灶上捡贝壳,积满一箱,时不时拿出来摆满一地;自制玩具,一把锯一把刀,一会便造出一支枪一把剑;十岁左右开始阅读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家春秋》《苦菜花》《三家巷》《子夜》等等。那年头正是饥荒来袭的时候,番薯雪这个词是突然活跃在谈话里的。当时我以为自己才有的凄凉,后来发现在坐的人人都有这种经历。

番薯雪与番薯落在海口话里是一样的意思,指收获后遗落在地里的番薯。番薯落直接形象,番薯雪呢,来自何处?可能“雪”是海口话里某个字的谐音。那时候,龙华路一带饥肠辘辘的孩子常常发出这样的通知,某某村挖番薯啦,捡番薯雪啰。

某某村大多指八灶、龙昆上村与龙昆下村。这些生产队主要生产蔬菜供应市民,也会种少量水稻和番薯自己食用。有时挖几分地的番薯,几条街的老人孩子来捡番薯雪,地头田埂站满闲杂人等,人人一样的装束,一把锄头或四齿耙,腰间别一只捕鱼时带的篓,头戴草帽或竹帽。来龙不压地头蛇,挤在前头的多为本村孩子,他们的四齿耙甚至挖在兄父辈的前边,社员碍着情面,不好吭声。有的家长大声骂,你要死啦,拿生产队的东西!接着扔来一只大番薯,恶声恶气指令:回家!孩子接下番薯,心领神会,暂时退到后边。番薯地上不停地响起“你要死啦、回家”的骂声和指令。番薯没过秤,一只一只公然划过天空落进社员家的篓子里。这事叫城里孩子羡慕。

戴帽子,背鱼篓,扛锄头,眼睛四处瞅,一本正经却找不到一只番薯雪,真是叫人寂寞的,回到家,迎着家人失望的眼光,心里特别孤独。第二天听到哪里有番薯雪,孩子们还是会去的。临渊慕鱼,或是过屠门而大嚼,我们站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些老朋友与我不一样,他们住在别的街区,最常去的地方是高坡。高坡指的是海口西南那片起伏平缓的台地,这里缺水,种的是一望无边的番薯。地方辽阔,能容纳更多寻找食物的市民,收获时那片土地人山人海,像现在节日时的天安门广场。那里我也去过,挤不过人家,伙同龙华路的孩子另辟蹊径,走到已经收获多时的地里,有埋在地里的小番薯正在发芽,顺着发红的嫩芽,可以找小番薯,更多的可能是挖出一段绿色藤茎。我们在台地相接的地方发现水田,水田的花生结子特别多,嘟噜噜一串串,白白虚虚的没果仁,没人要。我们把白花生放在水塘里洗干净,放进嘴里嚼,甜,有花生特有的芬芳。把花生装篓里背回家,家里人都高兴。

老人兴奋非常,抢着发言,显然不是面对曾有的尴尬、狼狈与凄凉,他们回忆的似乎是一顿海鲜大餐。我们这些老去的朋友都知晓当年一句口号: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对于个人,这话是确实的。人生经历,是人的私有财富,是他在世上立足的基石。人抛弃这个基石,得虚构故事平衡自己,这种平衡总归是虚空的。比如,有些年轻人否认存在那个饥饿年代,他们说,我爸爸说,那时都吃得饱饱的。是的,那个时代一定还有人吃得饱饱的,像现时有的家庭拥有游艇和飞机一样。比如,有人说,贪污是现在才有的,过去没有。昔日社员给家人扔番薯是否贪污?番薯在那时是救命的。现在某人受贿十万,百万甚至千万,对他有意义吗?其实没有,款项的多少只关涉他刑期长短而已。我们忽视某种东西比如番薯,但我们不能蔑视人的生命。

人说话就像人写文章。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也是著名编辑的人说过,他看文章的第一段,就知道作者思想内涵、品质修养……甚至作者受教育程度,写该文何为,作者能走多远等等。这位作家兼编辑有点牛,但话不全虚。对谈也一样,有人生经验的人,也能对言说者作出大体判断。所以言说和写作一样,是件冒险的事。有人批评说,声言那场饥荒是谎言的人、过去没有贪污的人是不读书的人,只要读书,事情就容易得到证实。读书很重要,但读书不是稻粱谋,更不是查找攻击别人的资料,真正的读书是灵魂出游。

书中写的别人、别处与别人的经验,别人的血泪、别人的汗水与别人的叹息打通我们的心灵,曾经的故事与如今的现实对接,启动我们的灵气,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北方人愁寒,替古人担忧,不是乡愿,不是迂腐,是人性对人性的召唤,是灵性对灵性的启发,细腻我们的情怀,深远我们的眼光,拓展我们的胸怀,让我们不至于成为干瘪苛刻的人。

现在是人都在阅读。真正的阅读是发现自己,圆满自己,超越自己,所以不是每一个阅读者都能做到。人必有一点灵性的嫩芽,才能萌发灿烂的灵魂之花,就像这种种子才能长成这种大树一样。这关涉到人格丰满,可能一个从小自立,自己寻找出路的人,比较容易达成这种丰满。 [1]

作者简介

崽崽,男,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