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番茄酱(吕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番茄酱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番茄酱》中国当代作家吕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番茄酱

番茄,其实就是大西北人叫的西红柿。春季栽种,夏季结果,夏末秋初开始成熟。如今温室大棚里的西红柿随时都可采摘。番茄是一种很好的蔬菜水果,其营养价值很高。成熟后的番茄可以当水果吃,也可以炒着吃,鸡蛋炒西红柿就是经典绝配。小的西红柿叫“圣女果,可以洗后直接入口。”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素和苹果酸,具有健脾消食,生津开胃的功效;番茄还有治便秘利尿的作用,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此外,番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身体里的黑色素沉着,起到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大家平时要多吃西红柿。冬天温室大棚里的西红柿,就比不上夏秋季节露天地里的西红柿。其营养价值和环保程度不能相提并论。冬季温棚里的西红柿再好,也比不上秋季里做的番茄酱,而每年城乡人们做番茄酱就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家在乡下,每年秋季,队上的人们都要做番茄酱,而母亲也不例外。那时的番茄是自家栽种的,没有农药,施的是农家肥,所以口感特好吃。待到立秋后,就可做番茄酱了。盛番茄酱的瓶子,是医院里给病人输液体后的高温玻璃瓶,经清洗高温消毒后就可用来装番茄酱了。那时的办法太土。先是将番茄用滚开水烫过去皮,用手捏碎后,放些食盐,有稍稍熬煮的,也有直接灌装入瓶的。瓶口处留有间隙,最后按上橡皮塞子;然后在塞子上插上粗针头,放到大锅里蒸上个把小时高温排空气,以防腐烂爆瓶。尽管如此,放上一段时间,还是有腐烂膨胀爆瓶的现象出现,有时弄得地下室满墙都是。将装好的番茄酱冷却后放入阴凉的地下室存放,整个冬天都可好好地吃上一阵子。

番茄酱好吃,可做起来挺麻烦的,尤其装好了还得插针头蒸。曾今有邻居将捏好的番茄灌装入瓶后,不蒸排空气做实验,结果都是发酵爆瓶,得不偿失。这种插针头蒸排空气的办法一直延续了二十多年。

后来,我家进城,母亲每年秋季都要做一百多斤的番茄酱,以备过冬用。只是在做番茄酱时多了一道熬煮番茄的过程。冬春季节吃拉条子或吃汤饭,番茄酱都是很好的佐料。

树大分支,人多分家。成家后,我有了自己的家。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不可或缺。做番茄酱是不能缺少的。而更多时候是妻子和岳母合力做,做好了我只是用摩托车托回家吃。这样的时光持续了十多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自从2012年开始,每到立秋前夕,我们全家都要自己做番茄酱。

做番茄酱首先要选上等的番茄做食材。在北方,立秋前夕是最好的时候。立秋前是夏番茄,立秋后是秋番茄。立秋前菜农或菜贩子都会将夏番茄摘个尽光,或者贩卖寄存在阴凉处慢慢来买,其价格也不一样。夏番茄生长期长,打农药少,即便打了二三次,但在夏季强烈的日照下早已蒸发殆尽。可见夏番茄的营养价值要更好一些。

选个周六或周日的大清早,和妻子开车到建荣市场或龙德胜市场选买番茄。天还黑乎乎的,菜农们就将自家的番茄用三轮电车运送到菜市场。那场面真是火爆:喧嚣声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卖肉买菜的都划分了区域。一筐筐的番茄鲜红无比,在灯光的照射下,映衬着菜农们辛勤劳动的硕果。番茄有红色的,也有粉红色的,黄色的很少。做番茄酱要选个头大、薄皮的那种,薄皮的肉多容易去皮。皮厚的则更容易存放。买来的番茄要放上三四天,以便放软了容易烫皮去皮,做起番茄酱也不费力耽搁时间

一切就绪,选个消停周日。先是将前一年吃过的番茄酱瓶清洗干净放上一天控干,以备后用。待第二天晚饭后,全家人上阵,分工明确:我将番茄用大桶水清洗一遍,妻子将清洗后的番茄,放在滚开水锅里烫上三五分钟,捞出后稍稍待凉。随后妻子和闺女就开始拨番茄皮,拨皮时要将番茄屁股捏出扔了。随后就是一遍遍地捏番茄,这个工作全家人都可以做,待捏过七八遍就可以下锅熬煮了。熬煮是为了减少水分,也是为了高温消毒延长存放时间。

接下来的工作就由我来负责。锅不能太满,火不能太大,期间还要时不时地用勺子搅上几下,以防沉底糊锅。看着鲜红的番茄酱上下徐徐翻滚,淡黄色的番茄油从锅中心翻滚到锅边,油光可鉴的番茄酱真是好看,此刻,生活的情趣就在这中间翻滚熬煮。待熬煮到不清不稠时,大概就是45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番茄酱就基本熬好了。熬好的番茄酱要放入适量食盐(本地的那种土硝盐),以便减少番茄酱的酸度,否则是尖酸尖酸的。要吃辣子的,就在滚锅里放入适量扎碎的毛辣子;要吃豇豆的,就放入适量扎碎的毛豇豆,也有什么都不放的。一切都随家人的喜好!但最辛苦的要数灌装入瓶的工作。

立秋前的日子,天气依然炎热。傍晚时分还是热浪滚滚,熬煮灌装番茄酱就更不用说了。灌装番茄酱也有分工:我负责灌装,妻子负责将空瓶子放在锅边碟子里,待我装满后递到案板上,闺女负责盖瓶盖;这叫流水作业,高效率。每个人都穿了护衫戴了橡皮手套做防护,以防烫伤。灌装番茄酱时要将火放到最小,看着番茄酱滚动就成,灌装时要用勺子在锅里上下搅匀灌装,以防到最后就太稠了。传递瓶子的要及时,要监管装瓶人不能将瓶子装得太满,瓶口处要留2、3公分的空隙,以防日后爆瓶。盖瓶盖的最为关键,将事先洗干净的瓶塞子放在高度二锅头酒里消毒,然后捞出直接盖在瓶子上;高度酒也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番茄酱瓶子放上两年不爆裂。当然瓶塞子旧了是不行的,一般新橡胶皮塞子最多用2年。将盖了橡皮塞子的番茄酱瓶子放在伙房窗户边或案板上,干净整齐的番茄酱瓶,就是一家人三、四个小时的劳动成果。开窗慢慢给番茄酱瓶降温,待一夜一早上就恢复成常温,然后放入阴凉的地下室备用。

母亲的对门是个南人,老两口每年都要做三四百斤的番茄酱,只是他们的番茄酱不加盐。冬季午休起来时,老两口每人都能喝上半斤番茄酱,因为酸,所以在里面加了白糖喝。抗氧化能力强,二位老人都八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也没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身体本儿棒吃饭嘛嘛香,打麻将、斗地主、跑得快,打双扣样样娴熟。

给橡皮塞子用高度酒消毒是我的发明,塞子上沾点酒精,正好将灌装入瓶时,所留的2、3公分间隙的病菌杀死。所以,多年来,我的番茄酱从来没有爆瓶的现象发生。做番茄酱吧!因为营养丰富。尽管天气炎热,可它的口感好吃,从来没有阻止我们全家做番茄酱的热情。[1]

作者简介

吕健,甘肃敦煌人,网名坦诚,系中国微信诗歌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