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甸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甸阳镇位于县境中部,施甸坝南端,是施甸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中心,镇人民政府驻石鼓东路中段,距昆明市654公里,距保山市62公里,东与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接壤,南与姚关镇相连,西与何元乡为界,北与仁和镇为邻。[1]

中文名称:甸阳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下辖地区:14个村

电话区号:0875

邮政区码:678299

面 积:132平方公里

人 口:51519人(2017年)

机 场:保山机场

车牌代码:云M

乡镇概况

甸阳镇地跨东经99°06′54″至99°16′14″之间,北纬24°36′52″至24°45′48″之间,海拔1470米。总面积132平方公里。现辖街道、文武、沙坝脚、张家、大竹蓬、团树、乌邑、大寨、同邑、蒋家、五福、甸头、菖蒲塘、袁家14个村(居)委会,109个自然村,170个村(居)小组,常住人口51519人(2017年),居住有布朗族、回族、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2007年人均纯收入2415元。

自然环境

气候属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9℃,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3.2℃。年均日照2268.3小时,年无霜期273天,年均降雨960毫米。多南风和西风。辖区山地起伏交错,海拔相差较大,最高海拔2624米,最低海拔1470米,是旅游登山历险爱好者的理想之地。

四大山:在甸阳镇人民政府驻地东8公里处,因四座山峰自北向南纵向排列,连为一体,故名。面积14平方公里,为甸阳镇、木老元的分界山。主峰(四大山)海拔2624米;迎风亭海拔2607米;无名峰海拔2441米;鹰窝山海拔2427米。原为荒山,1993年列为飞播育林区。地表土壤为黑色深层土,多裸露岩石,地下蕴藏有铅锌矿资源,主要矿点有东麓的熊洞岩。气候寒冷,长有部分云南松、华山松及蕨类、杜鹃等。

东关坡:在甸阳镇人民政府驻地500米处。因位于县城东侧,为古城东面防务关隘,故以方位取名。海拔1510米,面积0.5平方公里。

太阳山:在甸阳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9.3公里处,因海拔高,日出照顶,故名。意为早晨太阳照到的第一个山头。面积2.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71米。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人口

甸阳镇常住人口51519人(2017年)。以汉族为主。居住有布朗族、回族、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

特色产业

甸阳镇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和二、三产业。主要销往县内。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61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8921.57万元(含社区经济收入),粮食总产1293万公斤,企业总收入6782万元,企业总产值6213 万元。

2006年实现粮食总产1210.5万公斤,实现收入4481.4万元。烤烟种植面积3600亩,交售烟叶90万斤,烟农交售收入503.02万元。新植林果面积1400亩,林果面积达到17000亩。新植蚕桑335.6亩,桑园面积达到1627.6亩,交售蚕茧2.29万公斤,实现产值45.2万元。栽培食用菌80万筒,实现产值180万元。种植蔬菜2337亩,实现产值21.06万元。实现畜牧业现价产值1924万元,肉类总产达277.3万公斤;生猪存栏28821头;生猪出栏32735头。实现建筑、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收入2168.28万元;工资性收入675.89万元。全镇外出务工收入1282.5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130人,占劳动力的28.18%。

资源环境

全镇耕地总面积24558.6亩,其中:田11262.61亩,地13278.64亩,人均占有耕地0.72亩,主要种植烤烟、水稻、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533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013.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5亩,主要种植核桃、甜柿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18761.2亩,其他面积1797.8亩。

科教文卫

甸阳镇辖区驻有施甸一中、县教师进修学校、县示范小学、县幼儿园等学校。全镇有驻村中学2所、小学23所、幼儿园6所,共有教师234人,全镇在校学生5345人,其中中学生1649人,小学生2856人,幼儿园840人。

全镇建有文化站1所、图书室10个、老年协会10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5个,演出人员600余人;城区有县文化广场、图书馆、灯光球场等文体场所。

全镇建有卫生室14个,卫生院1个,有乡村医生89名,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其次是辖区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急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

基础设施

甸阳镇14个村(居)委会,109个自然村,170个村民小组,已实现通路、通电、通移动电话。通过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道路、电力、水利设施已得到明显改善。其辖区主要水利设施有:蒋家寨水库:在镇人民政府驻地南8公里,属小型水库主坝高28米,一、二副坝高17米,三副坝高13米。总库容量81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65万立方米,防洪库容35万立方米,死库容10万立方米。径流面积3.45平方公里,年产水120万立方米。窟内有泉眼8处。外引水源为老黑龙泉部分。输水涵洞建于主坝左侧,长166米,高1米,墙高1.3米。安装直径为0.5米转盖杠杆闸2套,最大出水流量7立方米/秒。

响水凹水库:在镇人民政府驻地东1.2公里处,属小型水库。始建于1971年11月,库区集水面积13平方公里,坝高18米,坝顶长420米,宽10米,海拔1491.3米,校核洪水位1485.847米,汛期限制洪水位16米,汛后最高蓄水位16米,死水位2米,兴利库容153.4万立方米输水洞为拱涵洞,过水能力11.46立方米/秒。坝脚建游泳池2个。水库总灌溉面积10000亩。宜放养草鱼、鲤鱼、鲢鱼等鱼种,亦可供游人乘船游览。

社会保障

截至2007年底,全镇累计把符合条件的1565户2656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年发放低保资金285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发放春荒救济粮1.55万公斤,救济农村特困户185户653人,发放救济款10.97万元。临时救济70户352人,发放救济款3.6万元。救济五保户13人,发放救济款0.94万元。发放复员、退伍、伤残军人抚恤金21.97万元。

全镇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已逐步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已初步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得到全面推进,全镇共有卫生室14个,乡村医生54名,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35名。2007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参合人数33972人,实际参合人数26509人,参合率达78%。

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继续得到加强,2006年,全镇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累计领证558户,办证率达35.2%,共兑现“奖、优、免、补”资金100410元。年末总人口3633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