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國文字學著作。董作賓著。1933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刊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上冊,1962年收入台灣世界書局出版的《董作賓學術論著》中,1965年台灣再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對1932年前出土的甲骨文作了系統的綜合研究,提出劃分殷墟甲骨文所包含的5個時期:第1期,武丁及其以前(盤庚、小辛、小乙)二代四王;第2期,祖庚、祖甲一代二王;第3期,廩辛、康丁一代二王;第4期,武乙、文丁二代二王;第5期,帝乙、帝辛二代二王。1931年作者曾在《大龜四版考釋》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貞人」可以推斷甲骨文時代的觀點。本書在此基礎上,全面地論證了甲骨斷代學說,將《大龜四版考釋》中8項斷代標準,進一步確定為:世系、稱謂、貞人、坑位、方國、人物、事類、文法、字形、書體10項標準,從而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是一部頗有價值的文字學、歷史學著作。
作者介紹
董作賓(1895—1963),字彥堂,又作雁堂,別署平廬。中國當代古文字學家。河南省南陽縣人。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究生。曾執教於福建協和大學、河南中州大學、廣州中山大學等校。1947年後,先後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台灣大學教授、香港大學教授等,曾主編《殷虛文字甲編》、《殷虛文字乙編》,著有《大龜四版考釋》、《殷歷譜》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