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甘肃( Gansu ),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甘肃界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国接壤。甘肃省总面积42.59万平方千米。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从南向北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大类型。
目录
甘肃简介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全省土地总面积42.59万平方公里(其中宁夏自治区飞地53.22平方公里)。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 治州,是藏、回、东乡、保 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份。经过建国以来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一定改善,粮食实现了省内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基本形成了草畜、马铃薯、水果、蔬菜等战略性主导产业,制种、中药材、啤酒原料等区域性优势产业,以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黄花菜、花椒、油橄榄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产品。教育、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现有普通高校34所,中央所属的科研机构22个。文化事业不断进步,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饮誉全球,《读者》杂志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细抓实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71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3.4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5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687.04亿元,增长8.9%。 [1]
甘肃行政区划
甘肃省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庆阳、平凉、张掖、酒泉、定西、陇南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共有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7个市辖区。
兰州市:五区三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嘉峪关市 金昌市:一区一县。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二区三县。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天水市:二区五县。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一区三县。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张掖市:一区五县。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酒泉市:一区二市四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平凉市:一区六县。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一区七县。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 县、庆城县、镇原县、环 县。 定西市:一区六县。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漳 县、渭源县、岷 县、临洮县。 陇南市:一区八县。武都区、成 县、两当县、徽 县、西和县、礼 县、康 县、文 县、宕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市七县。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市七县。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甘肃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甘肃气候情况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2]
甘肃土地资源
甘肃的土地资源丰富。全省总土地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折合6.8亿亩,居全国第7位。其中,农用地为3.81亿亩;建设用地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人均占有土地26.31亩。人均占有耕地2.71亩,比全国人均占有量高出一倍多。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 % 。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万亩,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碱、沼泽等。在未利用的土地中,可开发利用的荒地资源充足,达1126.15万亩,这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是十分可观的后备土地资源。根据2001年坡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大于15°坡耕地2541.88万亩,其中,15°—25°的坡耕地2059.73万亩,占81%;大于25°坡耕地482.15万亩,占19%。
甘肃植物资源
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六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81.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42%。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甘肃草场有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三种,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衔山、哈思山、关山等地,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冬虫草等,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
甘肃动物资源
主要畜种禽种:甘肃养殖的牲畜主要有马、驴、骡、牛、羊、骆驼等。甘肃养马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期,西北边境设有官马场36处。民间养马亦较繁盛。自汉至今,一直是我国养马业的重地。建国后,还先后引进和改良了阿尔登、整顿河、卡拉巴依马等品种,养马、驴、牛等得到了发展。禽种,除对静宁鸡、太平鸡、临洮鸡等杂交改良外,现主要有来航鸡、澳洲黑、芦花洛克、洛岛红、科尼什、新汉、狼山鸡等优良品种。水禽有北京鸭、麻鸭、中国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品种。野生动物资源: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甘肃矿产资源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省内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包括能源10种,金属矿产56种,非金属矿产105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91种、矿区829处、矿产地1084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具有大型矿床规模97个、中型203个、小型784个。据((2007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甘肃省有10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即镍、钴、铂族(铂、钯、饿、铱、钌、佬)、硒矿、铸型用粘土等,有34种矿产居全国前五位,居前十位的有60种。
甘肃水利资源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甘肃民族概况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2007年底,总人口为2617.16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219.9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6个民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份。东乡、裕固、保安为3个特有少数民族。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
甘肃宗教概况
甘肃现有5种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其中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人口较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各民族中都有信仰,但人数不多。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