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始建於1999年11月。2001年8月,被確定為全國首批2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試點)之一,2009年11月通過綜合評價和掛牌驗收。

機構簡介

定西園區圍繞旱作農業尤其是馬鈴薯產業為主,按照「一區四園」運行,主要包括種業園、創新園、加工園和物流園。

核心區建設面積超過1萬畝,入駐各類企業100多戶。這些企業以馬鈴薯產業為主,年實現產值超過10億元。

種業園位於定西市安定區城區西郊,主要以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為主。入駐規模較大的馬鈴薯[1]種薯企業10餘家,占地面積約1500畝,完成總投資超過3億元,先後建成日光溫室550多座、組培室及自然光照培養室2萬多平方米、種薯貯藏庫3萬多平方米。生產品種主要有大西洋、夏菠蒂、費烏瑞它、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隴薯8號、青薯9號等。年產各類馬鈴薯原原種約4億粒。

依託單位

創新園緊鄰種業園,主要依託定西市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定西金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與西北師範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密切合作,開展設施農業節水灌溉、自動控制、立體套種等現代農業先進技術研發和集成創新。

加工園位於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主要以馬鈴薯精澱粉、變性澱粉等加工製品生產為主。目前入駐規模以上馬鈴薯加工企業10餘家,完成投資超過20億元,從業人員1000多人。建成萬噸級精澱粉生產線10餘條,年生產能力超過10萬噸;全粉生產線1條,年生產能力1萬噸;變性澱粉生產線7條,年生產加工能力11.6萬噸;薯條生產線1條,年生產能力3000噸;水晶粉絲、粉皮生產線2條,年生產能力6000噸。整個馬鈴薯製品年加工能力27.5萬噸。配套建有大型貯藏庫群5處,貯藏能力達到3.2萬噸。

物流園位於定西市安定區南川,占地面積約1500畝,分為信息區、交易區、貯藏區和配載區四個功能區。建成鋼瓦交易大棚兩座4800平方米,服務用房23000平方米(含地下恆溫庫2棟)。年外銷鮮馬鈴薯總量近50萬噸,銷售額超過5億元。

創新團隊

定西園區擁有10個研發中心。近幾年,園區的發展吸引了一批科技人員,為科技特派員施展才華、體現價值、創新創業提供了舞台,也為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壯大注入了活力。通過建立科技合作交流和信息服務平台,為高等院校建立實訓基地,實習學生達數百人,為科研單位和企業培育了創新團隊,為農村和產業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實用人才。園區充分利用科技資源和網絡資源等培訓設施,以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為主要渠道,通過組織觀摩、集中授課、生產現場指導、特聘專家送技術下鄉、電話諮詢等形式,向當地和周邊農戶提供實用技術,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各種困難。

一批龍頭企業緊緊圍繞馬鈴薯產業,通過發展訂單農業、提供種子種苗、回收產品、開展全程技術指導和信息服務,以「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在定西六縣一區及武威涼州區、張掖民樂縣、白銀會寧縣等地建立馬鈴薯脫毒良種繁育基地37個,帶動6000多戶農戶從事良種繁育工作。示範種植新大坪、青薯9號、隴薯3號、隴薯6號、隴薯10號、大西洋、費烏瑞它等十多個馬鈴薯良種,與廣大農民群眾建立合作雙贏的利益共同體,對提高農業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率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開展精準扶貧,促進農民增收,發展區域經濟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馬鈴薯企業生產的原原種除供給定西市廣大農戶外,還遠銷到內蒙、河北、貴州等外省份。

科研成果

經過培育,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馬鈴薯產業逐步形成集科研開發、良種繁育、精深加工、物流營銷[2]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形成了馬鈴薯產業集群,實現了產、加、銷相結合,貿、工、農一體化的重大跨越。目前,定西已成為全國馬鈴薯三大集中產區之一、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製品加工基地。同時,園區引進、選育和研發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在示範區和輻射區得到大力應用,示範區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60%以上,脫毒種薯應用率達70%以上,對定西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發揮着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