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甘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甘棠

【原文】

蔽芾甘棠,

勿翦勿伐,

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

勿翦勿败,

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

勿翦勿拜,

召伯所说。

【注释】

①蔽芾(fei):树木茂盛的样子、甘棠:棠梨树;落叶乔木,果实甜美.

②剪:同“剪”,意思是修剪.

③召伯:即召公养,西周的开国元勋. 茇(ba);草屋,这里是指在草屋中居住。

④败;破坏,毁坏。

⑤窟 (ql);休息。

③拜:用作“拔”,意思是拔除.

③说(Shui):休息, 歇息。

【译文】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砍伐,
召伯曾经住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臭损毁,
召伯曾经歇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拔掉.
召伯曾经停树下。

【读解】

前人栽下的树木,可供后人乘凉;前人创下的基业,可让后 人坐享。后人不忘前人,留下树木睹物思人;后人为了感念前人, 把基业代代相传。人类的历史进程,大概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世 代相传的。

人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著背叛。还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割断历史,不要割断传统,保持历史发展进 程的连续性。

不过,历史总是在既保持连续性,又不断创造更新之中向前 发展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浪推浪不断,就有了连续性;后浪推动前浪,是新陈代谢,不断更新,不断补充新的活 力。只强调连续性,可能会趋向守旧;只强调创新,可能会趋向 背离传统。

在实际当中,保守和革新总是在其它合力的影响下交互作用 的。

正如生物的延续和发展一样,遗传和变异构成了两股矛盾著的推动力、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延续;没有变异,就没有新 的种的产生。有遗传也有变异,便形成了世界上生物的多样性。 [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