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瓷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瓷都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德化

别名: 瓷都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

瓷都福建泉州德化的别称。德化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中国当代著名瓷器产地,2015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成为全球首个世界瓷都;2003年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获"中国瓷都"之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

德化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称号。[1]

历史沿革

德化建县前疆域分属德化县、尤溪县、永泰县管辖。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析福州都督府侯官县等县部分地置尤溪县。永泰元年(765年),析侯官县西乡地和尤溪县东乡地置永泰县。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场址设今德化县城,辖今浔中、三班、盖德、霞碧、雷峰、南埋、水口等乡一带地方,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信臣克泉州,其弟王审知创立闽国。

五代十国之一闽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

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

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县析常平、进城二乡归德化县管辖,时属南唐清源军(今泉 州)。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

德化白瓷

都福州,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 节度使,泉州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泉州和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和泉州。 元属福建省泉州路、泉宁府。明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代隶属兴泉永道,《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5.19)改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世宗实录·卷五十三》: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厦门。《世宗实录·卷一四三》:(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来道属,寻改道名为兴泉永道,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兴化、泉州。直隶州一:永春州。德化隶属清代隶属兴泉永道永春州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管辖厦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

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属福建布政使司永春直隶州。

民国年间,历属福建兴泉永道(南路道、厦 门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区。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兴泉省,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兴泉省随之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1934年属第四 行政督察区,驻仙游,辖今德化、莆田、仙游、惠安、永春,1935年区政府驻地自仙游移驻同安。

1935年4月属第四 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1938年,仍隶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政府驻地自同安移驻永 春。此后隶属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区等,民国32年开 始,1943年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区建乡设保,进行乡镇并编。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建, 1949年11月24日解放。

属福建省第七专区(后改称永安专区)。

1949年9月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管辖泉州部分、莆田、厦门。1950年10月,德化县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后改名为晋江专区。

1950年10月划入晋江专区;1950年,政务院批准设立 县级泉州市,隶属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71年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

1985年撤地建泉州市,德化县仍属其管辖。

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至1950年3月,全县设5个区,辖12个乡镇(浔中镇、锦福乡、三高乡、碧霞乡、西南乡、瑞上乡、水口乡、桂涌乡、葛岭乡、赤水乡、双阳乡、济屏乡)。

1955年1月至1956年7月,全县设9个区,为129乡镇。

陶瓷历史

德化的瓷业,历代烧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确实壮观,从人口密集的城关到偏僻的山村,从田野到丛山密林,经常可以发现古瓷片和古瓷窑的遗址,白莹莹、花艳艳的瓷片,象颗颗星斗撒在人间,似片片白玉镶织大地,把青翠翠、绿葱葱的山乡点缀到更加美丽。全县已发现的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窑址达238处,全县十八个乡镇都有古窑址分布,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包括浔中、龙浔、三班、盖德,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后期即开始生产和使用陶瓷。至唐代后期,德化三班、泗滨一带制瓷业已开始发展。唐末五代出现陶瓷专著《陶瓷法》、《绘梅岭图》。

宋元时代

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系统工程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商品。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彩轮制、模制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器形以碗、盘、杯、碟、瓶、罐、壶、盒、洗、花瓶为主,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装饰方法以刻花、划花和印花为主,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纹饰,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都有发现。到南宋时,瓷窑烧制技术又月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宋末元初,德化瓷窑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焰的"鸡笼窑"。开始改变宋初以来,使用还原烧成的老技术进入采用氧化烧成新技术阶段。1976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宋元窑炉遗址,坡长达57.1米,共有17间窑室,出土了800多件生产工具和6790多件完、残瓷器标本。这座窑的发现,特别是大量外销瓷器的出土,对研究德化穴元时代的烧造规模、烧制工艺、窑炉发展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填补了过去德化龙窑的空白。

明 代

德化瓷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和"天下共宝之"的珍品。独树一帜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似玉、色调素雅,被称为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特别是道释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德化窑古代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明代,德化窑炉也有新的创新,在全国首先出现了装烧容量大,既节省燃料、又易于控制烧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阶级窑。这种形式的窑炉流传到国外,对国际瓷窑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争夺斗艳,青花瓷取代建白活跃主要地位。青花的花式丰富,纹画内容取材很广,有历史故事、人物仕女、生产活动、社会习俗、禽兽花果、山水景物和带有宗教色彩的纹饰。画面明静素雅,笔法朴实粗犷,构图简洁舒展,充满生活气息,显示了民窑色彩或幽菁淡雅或浓郁艳丽的网络,开创了德化窑彩瓷的新纪元。它和清代新崛起的五彩瓷日用器皿和陈设供器一样畅销国外。

晚清以后

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和外来侵略,中国城乡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德化瓷业走向衰落。但是少数民间艺人如苏学金、许友义等在艰难岁月中,坚持制瓷事业、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其作品仍获得很高的评价。1915年,苏学金首创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等奖。之后许友义创作的《木兰从军》、《关公》、《观音》等瓷雕作品,先后分别获得在英国、日本和南京举行的国际和全国博览会的金奖。1930年,许友义师徒为仙游龙纪寺特制的瓷塑《五百罗汉》,形态各异、行动逼真,亦为中国瓷坛首创的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

德化瓷业生产获得了新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9年全县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初步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三大陶瓷产品体系。也涌出了一批陶瓷名企,如佳美集团、冠福集团、顺美集团等等!也使很多大企将分公司设至美国、德国、英国等等国家……。1993年,李鹏委员长任总理时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高度概括了德化陶瓷在国内的影响和地位。1996年3月,德化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等单位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德化人民充分发挥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大力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成功闯出一条山区经济发展路子,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之后,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如今已形成了以瓷雕为特色,茶具、餐具为主的陶瓷重县,现今德化瓷雕扬名于世,德化茶具生产约占到全国的百分七十,为发扬中国茶文化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艺术

德化城雕

德化为中国陶瓷名城,已有上千年辉煌的陶瓷制造史外销史,却长久以来没有城雕。早在1993年10月举办首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期间,就有陶瓷界和文史界知名人士郑重提出要有德化城雕。经过十多年来向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最终选定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代表作、泉州海交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渡海观音"作为城雕原型。

渡海观音

德化大型瓷雕"渡海观音"坯体高度7.5米,由137块部件组成,烧成后高达6.4米,用瓷土8吨多,仅头部用土就达半吨。石雕、木雕达这个高度已属不易,瓷器达此高度迄今尚无文字记载。由于工程巨大,现代的注浆方式不适合这尊观音的坯体成型,所以制坯方式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印坯方式,这样就导致同一块部件内的坯体厚薄不一,最厚的部位达20厘米,而最薄的部位仅3厘米,烧成后的成品每块重近百斤,这就增加了烧制的难度。德化科技团队应用了现代自动化科技,专门研制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编辑设置各程序段时间、温度目标值,升降温度速率自动运算,自动运行,匀速升温,匀速降温,声光自动报告窑炉运行状态。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