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瓦烈赫 César Vallejo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瓦烈赫César Vallejo,1892年-1938年)出生於秘魯北部靠近杜魯伊羅(Trujillo)的一個小鎮。

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之一。也是秘魯流亡的詩人,成為西班牙裔美國文學中社會變革的主要聲音。

他的詩總共不過兩百五十多首,與後他出生的聶魯達(Neruda,1904-1973)、帕斯(Paz,1914-1998)相較,顯然不算多產。

他的詩歌深深植根於他的歐洲和秘魯印度人的混合遺產中,表達了與人類狀況有關的普遍主題。他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小說,短篇小說,戲劇和劇本,但他的名聲主要取決於他的詩歌,其中很多是死後出現的。[1]

生平

瓦烈赫的父親母親為西班牙後裔與印第安女人所生。瓦烈赫的家庭算是中產階級,但並不富有,然而瓦烈赫還是上了大學,並且有一陣子還進入了首都利馬的聖馬可仕大學。

1913年至1917年,進入杜魯依羅大學在那裡他學習法律和文學,寫了題為論文薩爾瓦多浪漫主義EN LApoesíaCastellana的(“浪漫主義詩歌卡斯蒂利亞”; 1954年出版)。

1918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詩集“黑使者[或使者]”,主要議題探索:他的母親和一個哥哥死了;他對生活的徒勞和無助的局限感;人類在由於壓迫和不公正的社會裡,而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

1920年,瓦烈赫介入與印第安人有關的政治事務,導致他入獄近三個月。這種經歷加劇了他在母親去世時的失落感,並導致了一種壓抑狀態,這種狀態折磨了他一生。

1922年,出版“音樂音階”(Escalas melografiadas),這本短篇小說集以及許多更複雜的詩歌,是在他入獄期間構思的。他的主要作品,通過結合新詞,口語,版式創新和驚人的意象來表達自己與傳統的完全決裂,他試圖藉此表達出他認為人類渴望與生物存在的局限性之間存在的差異。和社會組織。

1923年,出版“野蠻的故事”之後,瓦列霍去了巴黎,再也沒有回到他的故鄉。在巴黎他的生活很艱難;只能勉強靠翻譯,語言輔導和政治寫作謀生。但是,由於他的印度傳統,他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但他成功地與領先的前衛藝術家建立了聯繫。他通過發表文章與秘魯保持聯繫。

秘魯共產黨的創始人何塞•卡洛斯•瑪麗亞特吉(JoséCarlosMariátegui)是他的朋友,他們共同創辦“阿毛塔”(Amauta)雜誌。

1928年和1929年,瓦烈赫兩度訪問蘇聯,有助於加強他的政治承諾。

1930年,因參與共產黨活動被逐出法國。被政治激進分子驅逐出巴黎,然後前往馬德里。在那兒,他寫了無產階級小說《 瓦萊昂戈》(El Watroo,1931年小說鎢)譴責一家美國公司利用其秘魯工人獲取其製造武器所需的要素。揭露秘魯工人在鎢礦上對印度工人的殘酷剝削和墮落。瓦列霍開始相信,詩歌的語言在描述人類狀況時應該沒有所有傳統的手段,文學也應該為大眾服務。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似乎是糾正他在社會上看到的虐待和不公的唯一方法。

1931年,瓦烈赫加入共產黨。在一九二〇年代末期以及三〇年代開始的幾年間,瓦烈赫在政治激情的驅使下寫了一些小說跟劇本,但都非成功之作,因為其中帶有太多的教誨跟政治宣傳。

1932年,返回巴黎,然後在該國的內戰期間(1936-39)在西班牙度過了兩年。西班牙內戰使民族主義將軍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反對第二西班牙共和國的支持者。佛朗哥](Franco)贏得併控制了該國,直到1975年去世。)瓦烈赫欽佩激進主義者之間的兄弟情誼,他們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來服務於他們認為改善窮人的生活。

1933年,瓦烈赫從西班牙回到巴黎,迨西班牙內戰爆發(1936)又前往西班牙,訪問了共和軍的領區,國際作家會議。之後他又回到巴黎為共和軍出力,此時的他已是病魔纏身。

1938年,病逝於巴黎。享年46歲。死後,他的遺ow喬治·德·瓦萊霍(Georgette de Vallejo)挑選了詩歌作為他最後的主要詩歌收藏中的“ 人類之詩”(Poemas humanos,1939年)。

《人類的詩》

《人類的詩》以及《西班牙,求你叫這杯離開我》是在他死後才出版的。在寫這些詩時,瓦烈赫已知道西班牙共和軍的理想註定要破滅。

《人類的詩》一書,是在西班牙內戰靈感的詩歌,也是他最後一次重要的體驗(1939年;人類詩歌),展現了處於危機中的工業社會的世界末日的景象,並且無法超越大規模的邪惡,疏離和絕望的狀態。

瓦烈赫將早期即已清楚表露的宗教情感與他此時對共產主義、對公正世界的信念揉合在一起;排字的技巧在此書裡較為少見,將衝突戲劇化的表現手法依然沿用。整本詩集呈現出一種啟示與預言的色調。詩人在許多詩篇裡似乎已具體地觸及死亡的課題:

啊感覺如何竟縐成這個樣子,

啊一個揮不去的意念如何已走進我的指甲。

此書另有一新的元素,瓦烈赫如今已不再討論一個概括的「來來去去」,而是指向一個特定的情境。經濟不景氣的陰影籠罩整個歐洲,街上滿是失業者,工業社會突然陷入泥淖,令千萬人受苦:

可憎的制度,替支氣管和破產的天空出面的氣候,

貧窮所付出的代價何其昂貴。

《白石上的黑石》

瓦烈赫生前出版的《黑色的使者》、標題為自創字的詩集《Trilce》,及死後出版的《人類的詩》、《西班牙,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等四冊中精挑出最富其詩作特色:「對同胞愛的渴望、對虛無和荒謬的感知」者,結集為此本詩選。

生命的敲擊、家族的情感、對自身存在的警醒、語言與文字的實驗、對愛者與弱者的體貼,都化為詩作主題:

「把所有的混亂弄藍並且燙平」

「信任眼鏡,而非眼睛」

「正因為知道我身上所有的骨頭都是別人的」

「無用的成人期」,才會預知死亡如此逼近,

「他的證人有╱星期四,手肘骨╱寂寞,雨,還有路……」[2]

《白石上的黑石》序:[3]

完整的小說和詩歌

1930年代的大部分詩歌只有在瓦烈赫去世後才出版。

他的小說被收錄於Novelas y cuentos completos(1970;“完整的小說和故事”)中。

他的詩歌則收錄於Obrapoéticacompleta(1974;“完整的詩歌作品”)中。

《死後詩歌全集》(1978)是克萊頓·埃什曼何塞·魯比婭·巴西亞的英文譯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