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珍珠母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ningii (Lea) 和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ch) 的蚌壳,或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 Pteria margaritifera (L.)、马氏珍珠贝 Pteria martensii (Dunker) 等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全年均可采收。生用或煅用。是珍珠的贝壳,收了珍珠剩下的壳入药。壳里面的珍珠层亮亮的,有金属光泽,用它入药,外面的壳去掉。里面的珍珠层与珍珠化学成分相似。古代的珍珠母是没有佩戴过的珍珠。与现在的珍珠母是两种药。但它们的功效主治相似,但珍珠贵[1]。
形态
褐纹冠蚌
完整的贝壳呈不等边三角形,后背缘向上伸展成大形的冠。壳内面外套痕略明显;前闭壳肌痕大,呈楔形,后闭壳肌痕呈不规则卵圆形,在后侧齿下方有与壳面相应的纵肋和凹沟。左、右壳均具1枚短而略粗的后侧齿及1枚细弱的前侧齿,均无拟主齿。
三角帆蚌
完整的贝壳,略呈不等边四角形。壳面生长轮呈同心环状排列。后背缘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壳内面外套痕明显:前闭壳肌痕呈卵圆形, 后闭壳肌痕略呈三角形。左、右壳均具2枚拟主齿,左壳具2枚长条形侧齿,右壳具1枚长条形侧齿;具光泽。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合浦珠母贝
完整的贝壳呈斜四方形,后耳大,前耳小,背缘平直,腹缘圆,生长线极细密,成片状。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具一突起的长形主齿。[2]
产地
三角帆蚌和稻纹冠蚌在中国各地的江河湖沼中均产,珍珠贝和马氏珍珠贝主产于海南岛、广东、广西沿海[3] 。
性味
性寒、味咸。
归经
主治
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止血。 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