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田 (台中市)

大肚区

图片来自taichung

王田,是台湾台中市大肚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东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王田里、中和里。[1]

地名源自荷兰统治时期的“王田制度”。台铁纵贯铁路山线海线自此分歧(或称交会),而中山高速公路王田交流道也建于本境之内。境内设有追分车站,因地处三角线关系,形成介于彰化大肚成功之间车站,并且曾以山线连接海线的成追线,取得“追分成功”一词而闻名,为台湾旅游景点。

日治时期,王田曾被列为中横公路计划线起点,路线大致是现今台14线,一路经雾社屯原,接著沿现今能高越岭古道,翻越中央山脉,衔接台14线馀段,至终点铜门,但迟至1945年为止,仅存雾社至铜门此段路线呈现未动工状态。公路总局探勘测量队实地勘察结果,一度摆在中横公路计划线,后因地质不稳等因素,选择今日中横公路东段路线施工。

目录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王田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王田庄”,隶属于大肚下堡。该庄北与大肚庄番社脚庄为邻,东与同安厝庄学田庄𦛨(月胥)庄为邻,南边隔大肚溪阿夷庄为界,西边为社脚庄

1901年(日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台中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大肚区”,仍隶属于台中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全台二十厅合并为十二厅,大肚区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该庄改制为“社脚”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大甲郡大肚庄,大字下有“社脚”、“山仔顶”小字名。

战后大肚庄改制为大肚乡,隶属于台中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大肚乡隶属不变。2010年12月,随著台中县、市合并为直辖台中市,大肚乡改制为大肚区,村亦改制为里。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王田、篮仔头,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本地区尚有望高寮、南王田等聚落。

产业

交通

台铁海线大致以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绕大弯转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经过王田地区西南部。境内西部边界处设有追分车站,属三等站,仅停靠区间车。台铁台中线(山线)大致以东南东—西北西走向绕大弯转为与海线同向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经过本地区东南部,境内未设站,东北侧最近的是成功车站,亦属三等站,仅停靠区间车,南侧最近的是与海线会合的彰化车站,属一等站,除少数普悠玛号、自强号班次外,其馀各级列车均有停靠。由此可前往台铁沿线各站。成功车站与追分车站间另设有成追线铁路,与海线、山线铁路形成特有的“三角线”。

省道台1线(沙田路一段)又称“纵贯公路”,是台北至屏东枫港的台湾西部传统平面干道,大致以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绕大弯转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经过本地区,并位于铁路东北侧。由该道路向西北西可前往大肚市区、龙井、梧栖、清水等地,向南南西可前往彰化、花坛、大村、员林等地。

省道台1乙线(中山路三段)是大雅至王田的干道,其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东南部边界外缘的省道台1线路口。由此向东北东转东南东可前往乌日、台中市区西部、北屯西部、西屯东北端、大雅并止于省道台10线路口。

区道中122线(南荣路)是南王田至大肚桥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东南部区道中123线路口。由此向东北东出境后可前往𦛨(月胥)西南端并止于省道台1乙线路口。

区道中123线(兴和路)是追分至南王田的道路,其北侧端点位于王田交流道西侧的省道台1线路口。由此向东南转西南过两次铁路涵洞后,转南南东至区道中122线起点路口圆环,转南南西至直线路底为止。[2]

参考文献

  1. 大肚区,taichung
  2. 《风华一时总会尽---中123》,台中乡道选单@HSR on Highway.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