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心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心葵

王心葵(1878年—1921年) 名露,字心葵,号雨帆,1878年生于诸城县城关镇西施巷。家境富裕,为东武巨室。其父生性敦厚、乐善好施;其母贤淑慈爱、通情达理。他“幼读于家、颖悟异常。长学词章,乐而忘倦、于琴箫诸赋,尤喜读之”。王心葵是我国近代有影响的著名音乐家,其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既是诸城琴派代表人物,杰出的古琴大师,又是琵琶演奏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理论家,其音乐思想在今天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

简介

  15岁起跟随同邑王心源学琴。初始,王心源传授王心葵虞山琴派小曲数首,旬日便得乐曲梗概,进而尽曲之妙。王心源非常高兴,“遂将得意名操悉授之”。王心葵则“昼夜挥弦、三载而通其业。心源喜其精进”,便将王冷泉金陵琴派琴曲30首传给王心葵。经过12年的刻苦钻研,他融合吸收金陵琴派指法之精妙,虞山琴派取音之古淡等特点,择两派之长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同行们称赞:“心葵琴道升堂人室矣。”他与王冷泉、王心源被称为“琅琊三王”,成为近代诸城琴派的代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王心葵先后到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与古琴琵琶演奏家探讨技艺。同时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为寻求救国之路,在“于西乐亦能窥其藩篱耶”思想的驱动下,自费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1911年四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西方音乐知识,为今后研究民族音乐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演奏家,主动出国留学,在近代民族音乐家中,王心葵应算第一人。留学期间,他还随孙中山兴中会”从事宣传活动,表现出知识分子向往民主共和与爱国主义的进步思想[2]

  辛亥革命前后,王心葵深居简出,闭门鸣琴,不使人知。1913年反动军闹事,用兵围住王心葵家,遍搜不得,窃财以去。王心葵的宋代名琴“玉润鸣泉”和明宫琵琶俱失,后用十亩田换回宋琴。这期间,王心葵在诸城督工斫琴,监制古琴数十张。在斫琴实践上,完成近代第一部古琴制造的专著《斫桐集》。

  1916年至1917年,王心葵在济南大明湖畔,发起以传授古琴、琵琶和中西方音乐理论为主的“德音琴社”,这是近代最早的音乐社团之一。参加德音琴社的人员颇多,培养出湖北詹澄秋济南的向峻卿和李华轩、沂水的顾海门等几十名琴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