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家坡观瀑(陈三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家坡观瀑》中国现代作家陈三立写的诗词。

作品欣赏

王家坡观瀑

松底秋风翻两袂,杂随妇孺探胜地。

长谷横出小天池,斗下荦确沙石碎。

再折冥径路绝,披拂榛莽穿荒翳。

衣牵发甫脱免,乱石磊磊堆无次。

舆人掷我剑负行,跳践圆尖锋刃锐。

俄惊轰腾声震壑,瞥双白龙窜岩背。

潴为潭水清且深,苔痕草色浸苍翠。

更循铁壁寻瀑源,或挟而登蹲而憩。

突兀银潢一道开,鬼斧劈削灵槎逝。

吹泻峥嵘复蜿蜒,疑是骊龙抱珠睡。

云中见首独垂胡,下饮碧海光景丽。

蒸浮日气生绮文,投浴几辈欧凫戏。

列坐盘石罗酒,箕踞窥瞰神魂醉。

获此奇胜冠山北,唐宋诸贤所未至。

凿空忠今十载前,始遭海客发其秘。

颇悟造物无尽藏,亦缘阻险保幽邃。

衰老力弱摹状穷,安得柳州为作记。 [1]

作者简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2]

1909年,陈三立以诗稿交给郑孝胥,请他删定。晚清诗坛,有所谓“同光体”,属于这一流派的诗人不专宗盛唐,而以模仿宋诗为主。陈三立是其重要代表。“我诵涪翁诗,奥莹出妩媚”。他的诗模仿唐代的韩愈孟郊和宋代江西诗派的鼻祖黄庭坚,以生涩硬拗的风格写枯寂萧瑟的感伤情怀。表达上,要求隐晦深微,像橄榄似的耐于咀嚼;用词上,则避熟恶俗,“语必惊人,字忌习见”。对于陈三立的诗,郑孝胥大为捧场,说是:“源虽出于鲁直,而莽苍排戛之意态,非可列之西江社里。”当时,革命派中也有人誉之为“吏部诗名满海内”。

辛亥革命后,陈三立迁居上海,曾列名于孔教会和张謇发起的中华民国联合会。他和沈曾植梁鼎芬朱祖谋等遗老组织超社、逸社,经常在作品中指责革命,倾吐对清王朝的留恋之情,因此,受到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南社诗人的抨击。

1915年,陈三立迁还南京。1923年至1924年一度住在杭州,此后住在南京庐山,长期过着隐逸生活。1932年,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他忧愤时事,日夜不安,曾于梦中大呼杀敌。同年,国民党政府邀他参加“国难会议”,不赴。1933年迁居北平,时已年过八十岁,白发盈头,在见到年轻时的座师、同为遗老的陈宝琛时,却仍然坚持行三跪九叩礼。其后,郑孝胥、罗振玉曾拉他到伪满洲国去当汉奸,被拒绝。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本侵略者再次派人拉他,多方游说,他都不理睬;侦探每天在门前窥伺,气得他让仆人拿着扫帚驱赶;。同年9月14日,尿闭症复发,陈三立拒不服药,绝食5日死。[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