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侍郎挽辞二首·献赋初从淮海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王侍郎挽辞二首·献赋初从淮海来》是北宋宰相苏颂的作品之一。

苏颂,字子容,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廿三日(12月10日)诞生于芦山堂,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庚辰(1101年6月18日)。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先任地方官,后改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九年,得以博览皇家藏书。宋哲宗登位后,先任刑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1],晚年入阁拜相,以制作水运仪象台闻名于世。

他既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又是闪耀在北宋时期的一颗科技巨星,他在医药学、天文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其政绩。他所撰医药学、天文科学著作,均图文并茂,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献遗产。

王侍郎挽辞二首·献赋初从淮海来

主要作品

苏颂著述颇丰,著有《苏魏公文集》72卷(有1988年中华书局版)、《华戎鲁卫信录》229卷、《本草图经》1卷、《新仪象法要[2]、《苏侍郎集》等。今人辑有《苏颂全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收录《苏魏公文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尚志钧辑录)及苏颂后代记述苏颂遗训、轶事的《丞相魏公谭训》。

轶事典故

孝悌知礼

苏颂为人至孝。他侍奉祖母、母亲,都亲自为她们调食,到老不变。苏颂供养姑姐妹及外族数十人,并及时给他们婚嫁。妻儿有时衣食不继,但大家相处融洽,亲密无间。此外,苏颂还以自身的事例教育子孙。任颍州郡守时,“每以旦日,升堂拜其母,乡人风化焉。”宰相富弼因此称他为“古君子”。

公私分明

苏颂平生荐举了许多人才,但他从不收受“苞苴”(赠礼)。据苏颂回忆,只有朝奉郎孟安序每年都会带一斤双井茶给他,他也愿意接受,并深感珍贵。吕大防与苏颂同相时,提议按惯例将“累任京局”的苏颂之子苏嘉以“宰相子弟,例除馆职”,苏颂不但不愿,反而批评说:“馆阁乃是朝廷育才之所,怎可令我的子弟按惯例得到。”    老成先见

宋哲宗时,守边元帅派遣种朴上朝禀奏:“得到情报说阿里骨已经死了,还不知道要立何人为国君。契丹官员赵纯忠为人谨慎诚实,值得信任。希望乘他们局势未定之际,派遣数千名精兵,拥戴纯忠进入契丹,立为国君。”大家议论同意这个想法,只有苏颂说:“真相如何还不知道,如今要越过国境去立契丹君主,倘使他们拒绝不肯接纳,不会损害我国的威严吗?应该慢慢地观察事态的演变,等到定局之后再去安抚他们不迟。”结果阿里骨果然没有死。

苏颂在执政时,见哲宗年纪小,每逢大臣有事上奏,都取决于宣仁太后。偶尔哲宗有话要说,有时没有人加以应对,只有苏颂在奏报太后后,必定再禀告哲宗;哲宗凡有要事宣读,苏颂必定告诉诸大臣,让他们俯首听命。后来哲宗亲政,元祐旧臣都遭贬职,御史周秩想一并弹劾苏颂,哲宗说:“苏颂素明君臣之义,不要轻率议论这位国家的元老。”

视频

王侍郎挽辞二首·献赋初从淮海来 相关视频

北宋巨匠苏颂
苏颂水运仪象台记录片

参考文献

  1. 吏部尚书,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个人图书馆,2017-06-23
  2. 《新仪象法要》评述,道客巴巴,201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