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玉里镇大禹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玉里镇大禹里位于玉里之北,旧称"针塱",据说是指一种有毒植物"斯顿Sedeng",是阿美族语的称呼,汉人译作此命名。台东线铁路北段通车后在此设站,日本人将它冠上日式名称“末广”,但末广在日本是常见的地名(思乡情怀?)。战后国民政府官员先将此地改名为光复,后来发现与北边的光复乡重复,于是再改名大禹。取名大禹的原因据说是当地“三面环水、水灾频繁”,希望借由"大禹"治水事迹,所以讨个吉利,希望能从此避免水患。 居民大多以客家人为主,以务农为主,以前曾种植烟草及酸柑。

大禹车站

铁路施工时,原先拟定站名为针塱,大正6年(1917年)9月22日此地地名改为“末广”,同年11月1日正式设站时,驿名也随地名改为“末广”驿。光复后,因站名日本味道甚重,为纪念古代“大禹治水”故事之精神,故于民国35年将此地改为玉里镇大禹里,站名也于民国36年10月6日 改为大禹站。 

大禹站于裁撤前旅客人数非常稀少,故停靠之列车班次只有数班普快车,主要功能只剩列车交会业务。为精简人事起见,自民国84年3月1日起由三等站直接裁撤。东拓前的木造站房系建于民国52年12月26日,今日所见的站房系于71年东线拓宽工程进行时再改建完成,而裁撤后站房由于有附近居民前往维护打扫,故保存情况甚为理想,原保留之月台因进行铁路电气化工程于102年拆除。[1]

尽管现在火车真的和大禹一样,三过家门而不入, 社区自发维护,依然将闲置空间打理的井井有条,客家本色精神依然在这里展现。 除有不少装置艺术品,挂上可爱的谚语诗句,让单车客可到车站内休息,感受乡村童趣。 壁上也不全然是谚语、谜语, “火车过站不停,非忙碌! 大禹人,劈山开石迎艰难…为子孙,为后代,争光妍!” 这是居民的心声吧? 词句里透著淡淡无奈,但更要激励一番。

大禹以农为业,早年是花莲地区种植烟草的重镇,如今因政策改变,烟叶产业没落,烟叶田转为良田,稻作成熟时,稻浪景色极美,尤其火车穿过田野或是倒映在水田时的景象,更吸引铁道迷专程来摄影。 现在到大禹车站,需自备交通工具或搭乘花莲客运,从玉里出发需10分钟,约1~2小时有一班车,建议先查清楚车班,下车后往回走到大禹国小和派出所指标的叉路,再弯进去即可抵达。[2]

针塱

大禹里原称“针塱” ,因当地生长一种有毒植物阿美族人把此种有毒植物称作针朗,1917(民国6)年东线铁路通到璞石阁,日人在此设末广站。战后初期改称“光复”,后因与光复乡同名,奉令改名,而居民鉴于当地三面环水,患频仍,想起中国治水有功的先贤“大禹”为名,希望藉以解除水患威胁。 里内的另一聚落“酸柑”,相传是客籍人家定居时,当地盛产野生柑桔,但味酸难以下肚。亦作“纯柑”。[3]

大禹

又叫、帝禹,是黄帝的后代,他的父亲是鲧,他的母亲是修己。他最被人熟知的就是他治黄河水的事迹。大禹继承父亲遗志治理黄河水患,采用疏导之法,将黄河水引入大海,解决黄河水患,造福于民,被称为“伟大的禹”,因治水有功,将帝王之位传给他。 大禹初登大位,有些诸侯王心里不服从,他知道后召开涂山大会,向各位诸侯表明心迹,表示愿意听各方意见,改正自身缺点。他的胸襟和气魄让诸侯心悦诚服,自此诸侯真真正正的臣服于他。涂山大会也是标志著夏王朝的建立和统一。

涂山大会后,诸侯国家常常进贡本国的珍贵物品到阳城(当时夏朝的首都),其中青铜器尤为珍贵,在当时是贵族的象征,代表权力和地位。众多的青铜器,让大禹产生铸造大鼎来纪念涂山大会的想法,于是命人将青铜器铸造成九个大鼎,一个鼎代表一个州,九鼎就是代表九州,九州是大禹依照山川地貌和人文风情划分的九个地区。九鼎集中表示王权集中,后来九鼎成为皇权的标志。

大禹对人类的贡献可谓是非常大,因为治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他治水十几年,终于将黄河水引入大海,造福了黄河沿线的百姓,也为后世带来了治水的方法,他所筑的九鼎不仅仅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他对天下的爱心。[4]

台湾大学透过地质调查,为标志著夏王朝起源的“大禹治水”提供有力证据,登上顶尖期刊“科学(Science)”。

大禹因治水成功闻名。领导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庆龙(Wu Qinglong,译音)表示,大禹使乱世恢复平静,“获得天命,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5]

视频

花莲玉里 太平溪桥拓宽新建工程 估三月完工 2020-02-17 IPCF-TITV 原文会 原视新闻

2015 09 27 瑟冷部落(大禹里):第一集NO1:母语就是祖灵,族语是丰年祭核心(会说阿美族语:超屌=超级棒阿)玉里镇花莲(伟大领袖:成立私立教育基金,设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大禹车站
  2. [2]花莲旅人志
  3. [3]花莲县玉里镇公所
  4. [4]每日头条
  5. [5] buzzorange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