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覆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玉覆面

玉质丧葬面具,又叫"玉覆面",有缀玉面罩和整玉面具两种,流行于中国西周至汉代和古代玛雅。根据《仪礼·士丧礼》的记载,在先秦的丧葬仪式中,要用丝织品制成的"冥目"(也称为"覆面")和"掩"(也叫"裹首")来包裹死者的头脸部位。缀玉面罩较常见,大都由碎玉或废玉加工制成,中国早在西周时就有缀玉面罩,后来东周时又有玉衣。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玉覆面

收藏地; 现藏山东博物馆

年代; 西汉

长; 20.0厘米

简介

玉质丧葬面具,又叫"玉覆面",有缀玉面罩和整玉面具两种,流行于中国西周至汉代和古代玛雅。根据《仪礼·士丧礼》的记载,在先秦的丧葬仪式中,要用丝织品制成的"冥目"(也称为"覆面")和"掩"(也叫"裹首")来包裹死者的头脸部位。缀玉面罩较常见,大都由碎玉或废玉加工制成,中国早在西周时就有缀玉面罩,后来东周时又有玉衣。

玉覆面

古人曾认为玉可以防止灵魂出壳,可以保证尸体不腐烂,正是缘于这种说法,西周时期,一种特殊的丧葬用玉―――玉覆面出现了。它用各种玉料对应人的五官及面部其他特征制成饰片,缀饰于纺织品上,用于殓葬时覆盖在死者面部。当然,这种奢华的丧葬品仅出现于贵族墓葬中。玉覆面在两周盛行一时,发展到汉代成为备受世人瞩目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等等,即用玉密密地包裹死者全身,这标志着丧葬玉发展到巅峰。

西周时除保留众多的传统玉器品类外,亦出现一些新兴的玉器品种,主要的有成组佩玉器和专供死者埋葬用的玉面罩。玉面罩,是由近似人面部五官形式的若干件玉器按人体面部大小形态缝缀在布料上,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专门而作,有的似用其它玉器改作或合并而成,每套中的各件数量不等,各呈扁平形,边角有穿孔供缝缀用,使用时凡有饰纹部分皆朝死者面部。

我们的祖先赋予玉石许多美德,认为玉石具有各种奇特的性能,其中最神异的一项是能使尸体保持鲜活状态,久存不腐。贵族社会中流行的玉敛葬,便是这一观念的产物。玉敛葬和在墓中随葬玉器(包括礼器、佩饰器和兵器等)是有区别的,其目的是通过玉器同尸体的接触而起保护尸体的作用,使之不朽。我国葬丧文化中的这一风习,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在以后的文明时代,玉敛葬的护尸目的已经很明确,其置玉方式也从口含、手握和无规律的放置,发展为"九窍玉"、"饭含"、"瞑目"、"瑞玉组合"乃至"玉匣"、"玉衣"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制度。所谓"瞑目",实为一种缀玉面罩,即据五官形状和大小制作玉件,钻以细孔,按应在位置系连在一片织物上,覆于死者的脸部。当今学界多名之为"玉覆面"。玉覆面的功用,据汉唐学者的解释是为"饭含"服务的。古人敛尸除用玉外,还用"饭",即将某种粮食掺和玉屑填在死者口中,表示不忍心让死者饿着肚子离去之意。

玉覆面在西周时已相当流行。须指出的是,玉覆面玉件的配置格式并非一成不变,常因墓主身份地位或家境情况的不同而有繁有简。由于眼睛在人的五官中最为重要,所以不论怎么简化,眼玉是不能去掉的,玉覆面的正名称"瞑目",道理即在此。

以玉敛尸,大致出于两种心理:一,期望玉可以防止死者尸体腐败,不被邪魔侵犯,并引导死者步入仙界 以荫子孙;二,以玉夸财耀富,显示地位等级。《周礼·典瑞》曰:"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 璧琮以敛尸。"郑康成注曰:"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疏 璧、琮者通于天地。"刘氏注曰:"王者之孝,莫大于严父配天,故其敛也,以礼天地四方之玉器为之。"除 了这些敛玉之外,还有比较重要的敛玉是玉覆面。玉覆面包括眼罩、鼻罩、耳罩、玉、塞玉,用来遮蔽 七窍,以防秽气侵尸,真魂流散。稍后发展,又出现了玉甲(下衣)和珠襦。汉以前丧制,诸侯死后要遍身珠 玉,《墨子·节葬下》载:"存乎诸侯死者,虚库府,然后金玉珠玑比其身。"玉甲和珠襦发展到汉代,便形 成了著名的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把许多四角穿孔的小玉片用金、银、铜丝联缀起来,编成头、上衣、裤筒、 手套、鞋五部分联结起来的丧衣,是皇帝、贵族死后必穿的。《续汉书·礼仪志》载:"皇帝用金缕,诸侯王 和始封的列侯用银缕,其他用铜缕。"但从出土墓葬看,西汉尽金缕,东汉始分金、银、铜三等。目前出土玉 衣中最好的是1995年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用玉4000余片。另外,在江苏苏州浒墅关真山大墓的发掘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玉覆面大于人脸面,与面部五官不成比例。这种专门为死者制作的葬玉应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或特殊含义。《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载吴王夫差自杀前曾说:"吾羞见前君于地下,不忍睹忠臣伍子胥及公孙圣……死必连组以罩吾目,恐其不蔽,愿复罗绣三幅,以为掩明……"真山大墓的墓址正在吴国旧界,考其年代,当在春秋中晚期,疑其墓为与夫差联系较近的吴王或皇亲贵族,有待考证。

汉墓玉覆面

【尺寸】:长20.0厘米,宽23.0厘米,厚2.9厘米

【特征】:由额、颐、腮、颊、颌、耳17块玉片和鼻罩组合而成脸形。各余篇内侧下棱和鼻罩边缘处斜穿细微孔,鼻罩雕云雷纹。[1]

参考文献

  1. 汉代玉覆面功能作用及文化内涵, 混沌的ewd , 201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