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玄参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管状花目的一科。约220属4500余种,广布于全球各地,多数在温带地区。中国产61属约681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山地。其中虾子草属、地黄属、呆白菜属、细穗玄参属、五齿萼属、翅茎草属为中国的特有属。本科最大的属是马先蒿属,在500种以上,约2/3的种类产于中国。[1]

形态特征

草本、灌木或少有乔木。叶互生、下部对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对生、或轮生,无托叶。花序总状、穗状或聚伞状,常合成圆锥花序,向心或更多离心。花常不整齐;萼下位,常宿存,5少有4基数;花冠4-5裂,裂片多少不等或作二唇形;雄蕊常4枚,而有一枚退化,少有2-5枚或更多,药1-2室,药室分离或多少汇合;花盘常存在,环状,杯状或小而似腺;子房2室,极少仅有1室;花柱简单,柱头头状或2裂或2片状;胚珠多数,少有各室2枚,倒生或横生。果为蒴果,少有浆果状,具生于1游离的中轴上或着生于果爿边缘的胎座上;种子细小,有时具翅或有网状种皮,脐点侧生或在腹面,胚乳肉质或缺少;胚伸直或弯曲。

分布范围

本科200属,3000种以上,广布于全世界。我国60属,634种,全国分布,主产西南。已知药用45属,233种。[2]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沙质壤土,荒山阳山坡种植,前茬豆科禾本科为好。玄参科根入土很深,吸肥能力强,故需深耕,施足基肥,75000千克/公顷,经细耙平再作高25厘米,底部宽45-60厘米,顶宽30厘米左右的高垄,采用畦作,畦宽120厘米左右,长随地形和种量而定。

繁殖方法

分株、种子、扦插等方法。主要用芽繁殖为生产上常用,用种子繁殖率低。

根芽繁殖

在北方冷凉气候,秋天收玄参科时把带芽的根状茎,东西排放于宽100厘米,深120厘米的坑内,堆25厘米左右高。覆一层沙士,以见不到芽为止,以后随气温的变化逐渐加厚20厘米左右,坑内温度保持在0~2℃。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逐渐往下撤土,防止芽突长。4月份把根茎掰成数块,每块上面带有2~3个芽头,按行距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挖穴栽植,每穴一个,有3个芽眼,芽的顶端向上,栽深约3厘米,再覆土5厘米,浇水。气温比较暖和的地方,也可在秋天,收获时,随收随栽,栽法同上。如果春季栽,把收获的玄参科,芽头部分取下,放室内晾1~2天之后放在挖好的30厘米深的坑,把芽头放入坑内上面盖一层薄薄的草或土,坑内不能露雨,有积水。在3月左右即栽,万不能太迟,方法同上。

分株繁殖

种植后的第二年春季,玄参科每蔸萌发很多幼苗,当幼苗长成30~45厘米高的时候,每兜玄参科除了留中间2-3株外,其余全部拔出作繁殖材料,在整好的畦内,按穴斜插,覆土,浇水。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产量比较低,但用种子繁殖生长快,一年即可出产品,而且病害少。在南方种植玄参科,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2月份进行。秋播在10~11月上旬进行。春播可当年收,但品质比较差,秋播生长快,在次年即收获,而品质、产量比春播好,多为育种土作采用。在北方3月上旬至4月上旬,进行阳畦育苗,畦做好后深灌,进行灌水播种。把种子均匀撒播或条播,用筛子筛些细上,将种子盖上即可。上面盖上一层稻草或麦草均可,便于保墒和保温。苗出来前撤去盖草,应注意保湿,经常浇水,至苗出来,注意管理。经常拔草,苗出齐后,间苗2~3次,苗长的很细弱,要追施少量肥料,苗高6厘米时,即可定植到大田,株行距同根芽繁殖方法。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当玄参科出苗时,有草就拔除,除草时松土不易过深,避免伤害根块。6月份以后植株已长大,不必再松士,有草就拔。玄参科在封垄前追1~2次磷、钾肥为主,并接一些厩肥或堆肥一起施下。施肥方法,在植株旁开小穴或沟施下,覆土,盖实,进行根部培土。

间苗

玄参科定植后,第二年从根部长出许多幼苗,使报部膨大,增加产量,及时拔除多余的菌株,只留2~3株即可。

打顶

如果作商品收获的玄参科,不作种用,当花薹抽出时及时摘除,使养分集中于块根部。

玄参科比较耐旱,干旱特别严重时,适当浇点水,不易涝大水,雨季注意排除积水。

经济价值

本科作药用植物的有毛蕊花属、玄参属、母草属、通泉草属、毛地黄属、地黄属、腹水草属、婆婆纳属、兔耳草属、马先蒿属、阴行草属等。紫花洋地黄的叶可提取药物毛地黄。

经济植物有泡桐属。

观赏植物有金鱼草属、爆仗竹属、五蕊花属、婆婆纳属、蒲包花属、钓钟柳属、沟酸浆属等。马先蒿属及通泉草属的花小巧玲珑,叶型优美,可作盆景。

有些种类如柳穿鱼属等则是杂草。

主要种属

代表属种:

  1. 玄参。中国特有种,分布北起河北、山西,南达广东,西南至四川、贵州,并有栽培。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粗大;茎四菱形,有腺毛;叶对生,脉明显网结;聚伞花序疏散开展呈圆锥状,花梗细长,有腺毛;萼裂片顶端钝圆;花小,暗紫色,花冠筒近球形,退化雄蕊大而近于圆形;蒴果卵圆形,端有喙。根供药用, 为传统的中药材。
  2. 金鱼草。原产欧洲南部,多年生直立草本,茎中上部及花序被腺毛;叶对生,披针形,无毛,总状花序顶生;花萼5深裂;花冠大而瑰丽,紫色、红色至白色,因筒基部有囊,下唇隆起封闭喉部使花冠呈假面状;雄蕊2强;蒴果卵形,被腺毛 ,顶端孔裂。各地庭园栽培供观赏。
  3. 腹水草。产于华中、华南及台湾等省区;日本也有。多年生草本,茎细长弓曲,顶端着地生根;叶互生,长卵形;穗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5深裂;花冠小,紫红色,端4裂;雄蕊2,伸出;蒴果卵球状。同属多种都混作腹水草入药。全草有小毒。
  4. 地黄。原产华北,现国内外皆有栽培。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状茎肥厚,黄色,茎高约25-30厘米;叶基生成丛,倒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有不整齐钝齿,上面多皱,下面带紫色,有绒毛和腺毛;总状花序,顶生,有多朵花或花较少,萼5裂,花冠筒状微弯,略成2唇形,紫红色;雄蕊2强;蒴果卵形。根状茎为传统中药。
  5. 泡桐属。共7种,中国均产,其中6种为中国特有,除东北北部、内蒙古、新疆北部及西藏 等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并常大量栽培。本属为落叶乔木,有星毛;叶对生,心脏形,全缘或3~5裂;圆锥花序顶生;萼5裂;花冠紫色或白色,长漏斗状钟形,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2强,内藏;蒴果卵圆形,果皮薄或厚而木质,常2片裂;种子小而多,有翅。本属植物材质优良,轻而韧,防潮隔热,耐酸耐腐,不易变形,导音性能好,且不被虫蛀,纹理美观,便于雕刻,在手工艺品、工农业和国防等方面用途广泛。叶、花可作猪羊饲料。根、木屑、叶、花及果均供药用。泡桐是中国速生树种之一,花大,美丽,有香气,树型优雅,也是优良的庭园观赏、绿化造林树种。
  6. 婆婆纳属。草本,花萼裂片4-5,花冠裂片4,雄蕊2。北水苦荬,水沼生草本,分布广;细叶婆婆纳,多年生草本,不分枝,叶条形或稍宽,总状花序长穗状,花冠淡蓝紫色,4裂,雄蕊2,蒴果球形,小,分布东北、华北、陕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