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独联学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独联学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学校,前身是独联小学和独联初中两所学校,于2005年1月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区包括独联、那伏、大环、梅北(大湾村)四个村委会,常住人口共 7669人。2003年1月两部同时被评为新会区一级学校,2005年6月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2006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历史

十九世纪末期,“国文学校”、“融融小学”和“原鼎小学”已分属今独联村之几个自然村。

20世纪20年代,由侨胞、乡贤俊彦林逸川(当时国大代表)、林英曹、林英浣等牵头,合并前述学校成立“私立独洲小学”,俗称“孔安堂学校”;校训是:坚毅诚朴。学校名闻方圆乡间;学子以此为荣。初时,校长林干一,后由林钧庭当校长(东和里人。天津南开大学毕业)。

至1928年,“私立独洲小学”改名为“独洲小学校”;由当时广州邓坚部队参谋长(师参谋)林捷三(东和里人。广州陆军学校毕业后留学德国军校)挂名任校长,同时聘请陈耀金为教务主任,督导教务,并借独洲小学校改名之际,请得当时任广州军政府总参议、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曾任国民党主席)胡汉民题书校名,“独洲小学校”五个大字,用花岗岩石板凿刻,立于校门口。

由于学校业绩斐然,名声在外,入学就读学生不断增加,原有孔安堂课室已不够用,于是筹款在镇天庙两侧建起两排新课室,周围建校园围墙[1],门口有铁门,使学校初具规模。

而后,独洲小学校更名为“独洲中心国民学校”,由林松波任校长(山顶里人。上海大学英语硕士毕业,曾在培正学校当教师[2]、在德国洋行当翻译)。继续聘请陈耀金当教务主任。

尔后,独洲和那伏合并为第八区。那伏小学称第一中心国民学校,独洲中心国民学校改称“第二中心国民学校”。林松波仍任校长,陈耀金仍任教务主任,直至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林寿南任校长至新中国成立

吾村学校历来办学质量一流。这一时期,在独洲学塾、学校受礼启蒙的历届学生中,不乏优秀人才,如清华毕业的林凤临;杭大毕业后留日的林柏滔(林达川);广东陆军学校业后留学德国军校的林捷三;上海大学英语硕士毕业的林松波;复旦大学毕业的林光柱;天津南开大学毕业的林钓庭;杭医大毕业的林朝中和林亚合;广州大学毕业的林遂儒、林国祯、林关浓和钟永安等。

新中国成立后,独洲第二中心国民学校改称“独联小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独联小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盎然的春天。此时,无数穷家孩子、“大龄孩子”纷纷得以入学读书

至1958年,全校已有15个班,学生695人,教职员22人,校舍紧缺。当时有林英辉、郑耀祖、黄美婵、林培钦、林国祯、林志光、林南来、林昭森、林昭亨等华侨、侨属、乡贤俊彦慷慨捐资支持办学,乡民合力,在孔安堂门前下级兴建两座砖瓦结构平房,组成了8个新课室。

到1960年,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因校舍不足,一部分二年级学生要到秋泉祖祠及大丰村和远岭村设分点上课。

到1968年后,小学附设初中班,另沙堆中学又在独联小学校办一个高中班,学生人数激增至800多人,教职员工达40人。此时镇天庙己拆,建成一座四间平房课室,新建一座二层的教导处,又建一座教师宿舍和厨房,整个山顶里的晒谷场以及广场都划入学校范围。

1990年,中小学分家,旧校舍不能再用。正是时,侨胞、乡贤俊彦林耀昂、林有基、林国富、林国楼、钟坚、林健武、林间望、林苗龙、林泽庭等大力支持,分别兴建南北两座教学大楼,其中南楼以林耀昂母命名为“吴有欢楼”,并建立学校围墙和校门牌坊以及混凝土校道等设置。同时,林朝凑伉俪、林发枝、钟家声、林湛贤、郑耀祖、林志光、林月圆、林华衮和陈文学等君串连乡亲并热心赞助,并且,独联乡每一乡民捐款10元,将原教导处改建为“爱乡楼”,余额之款,拨充奖学基金。旅美林国富、林国楼昆仲,另又捐资设“恩丰奖学基金会”。

2004年9月,独联小学与仕灵中学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改称“独联学校”。

2005年6月,独联学校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

2006年1月25日,广东省教育厅粤教督(2006)6号文通知,正式批准独联学校(九年一贯制)为省一级学校。

独联学校片区大地富饶,钟灵毓秀,鸾翔凤集;人文底蕴,代代相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导乃元良之教”。现在,母校小学部12个班,522人;专任教师30人。初中部6个班,244人;专任教师22人。领导班子中,校长1人,副校长1人;教导主任和教导副主任各1人;政教主任和政教副主任各1人。教师学历本科毕业48人,大专毕业4人。中(小)学高级职称有8人,中级职称39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