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狀元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狀元坊
圖片來自gushiciku

状元坊,原称泰通里,是廣州的一條古老的商業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南路侧,邻近上下九步行街,是一条古老的内街巷,全长260米,宽约5至7米,最窄处2米。已有700多年历史,因宋代状元张镇孙故居于此而得名。街內拥有大大小小的售卖各式潮流服饰、物品、食品的商铺多间,被誉为广州最知名的時尚集中地、年轻人的购物天堂,每日的人流量过万。

介紹

现人民南路西出口牌坊的牌匾是由关山月大师题词。

狀元坊裏面有最後一家粵綉戲服厰,仍在生產戲服。樓上有一個很小的影樓,粵劇愛好者可以自己付費請專業化妝師化妝,并且穿著各種戲服拍攝照片。

香港紀錄片導演魏時煜的《古巴花旦》(2018)一片中,就有來自古巴的粵劇花旦何秋蘭、小生黃美玉,在裏面拍攝照片的情景。

附近道路

张镇孙

张镇孙(1235年||1278年),南宋学者。字鼎卿,号粤溪。广东南海人(宋代南海熹涌,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熹涌)[1],入籍番禺河南龍尾鄉,家居住在广州城内。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辛未科状元宋朝唯一籍贯岭南的状元。

生平

张镇孙出生以后,聪明伶俐、苦心读书,很快便以博学强记而闻名,有“神童”之称。15岁时参加童子试,成绩优异,声震家乡。但随后屡次考试均不中,直到咸淳六年(1270年)参加乡试获得第五名,次年赴京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参加殿试获得第一。初时授秘书省正字,升校书郎,因与奸臣贾似道不和,德祐元年(1275年)外放为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通判。後來军逼近临安,弃城逃往家乡照料双亲而被罢官。次年宋端宗登基,其航海至福建、广东一带,重新集结广州附近的海上溃军,与广州都统凌震结集部队分东西两路,誓图收复广州。1277年3月,处于流亡状态端宗到达惠州授以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按抚,统领广东军政大权。景炎二年(1277年)4月,带兵收复广州。11月,元朝右丞相塔出(也称达春)与主将吕师夔索多等进攻广州,其指挥战船在珠江河面与元军激战,再退入城内抵抗,城破后投降。次年二月,被解送至元大都(今北京)途中於大庾岭(今江西省大余县)去世,享年44岁。文天祥获悉张镇孙的噩耗,特题诗悼念。

关于张镇孙的生平,《宋史》和《元史》都没有记载,只有明朝黄佐的《广州人物传·张镇孙传》等少量书籍可供参考。

疑团

张镇孙是投敌的叛徒,还是为保广州城百姓免遭屠杀而忍辱投降,其降元之事确有蹊跷,史籍记载出入颇大,历史上也存在争议。作为正史的《宋史》、《元史》,均有元军围困广州城,张镇孙“以城降”的记载,陈大震的《南海志》也有“镇孙降”记载。《广东历代状元》对此只字不提。而陈仲游的《广王卫王始末》载“镇孙死节”、陈仲微的《宋季三朝政要(附录)》、清朝万斯同的《宋季忠义录》、阮元的《广州通志》都有张镇孙以身殉国的记载。张镇孙既然投降了元朝,为何不见封官,反而押解北上呢?而忠于宋朝文天祥得知张镇孙死讯,作诗悼念。但后人多有赞诗及纪念建筑,可见普遍获得后人正面评价。

參考文獻

  1. 关于其籍贯,至少有三种说法:《粤诗搜逸》认为是南海人,《广东通志》认为是番禺人,《粤东诗海》认为是顺德人, 广州状元坊 状元张镇孙的家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