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犯罪通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犯罪通论》是1991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克昌。

图书是以传播文化[1]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2]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绪论、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和排除犯罪性行为四编,基本上囊括了犯罪论的有关内容。本书立足于我国的立法、司法实践和研究成果,并适当兼顾国外的立法规定和刑法理论,努力对各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在学术观点上,本书既不人云亦云,亦不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评说利弊,比较得失,择善而从,或提出己见,充分说理。

目录

绪论

第1章 犯罪论序说

第1节 犯罪的本质

第2节 犯罪的概念

第3节 罪与非罪的界限

第4节 犯罪的分类

第5节 犯罪论的体系

第一编 犯罪构成

第2章 犯罪构成理论概述

第1节 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2节 我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概念

第3节 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

第4节 犯罪构成的要件

第5节 犯罪构成的分类

第3章 犯罪客体

第1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

第2节 犯罪和体的种类

第3节 犯罪对象

第4章 犯罪的客观方面

第1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2节 危害行为

第3节 危害结果

第4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5节 危害行为实施的客观条件

第5章 犯罪主体

第1节 犯罪主体概述

第2节 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

第3节 精神障碍、生理缺陷与刑事责任能力

第4节 精神障碍、生理缺陷与刑事责任能力

第5节 生理醉酒与刑事责任能力

第6节 犯罪的特殊主体

第7节 关于单位犯罪主体问题

第6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第1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2节 罪过的概念和形式

第3节 犯罪的故意

第4节 犯罪的过失与意外事件

第5节 认识的错误

第6节 犯罪动机与目的

第二编 犯罪形态

第7章 故意犯罪阶段上的犯罪形态

第1节 概述

第2节 预备犯

第3节 未遂犯

第4节 中止犯

第5节 既遂犯

第8章 共同犯罪

第9章 一罪与数罪

第三编 排除犯罪性行为

第10章 正当防卫

第11章 紧急避险

第12章 其他排除犯罪性行为

参考文献

  1.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光明网,2015-10-14
  2. 知识传播工具的变化,观察者网,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