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牛骂头遗址入口照片来自

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牛骂头遗址”位于台中市清水区(旧称牛骂头)鳌峰山上台中港特定区市镇公园原陆军清水营区内,而“牛骂头遗址”为台湾中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代表,并以此地名作为本文化类型的命名,亦为国内第一个“命名遗址”,出土陶器以红、褐色绳纹陶为主,位在鳌峰山上的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以台中最早发现的新石器中期文化代表“牛骂头遗址”所在地命名,地底下蕴藏不少的文化层堆积,地面上也历经不同时期的更迭。“牛骂头”为台中清水区的旧称,源自于平埔拍瀑拉族(Papora)的聚落牛骂社(Gomach)音译而来,园区规划兼具保存文化资产与展示教育的用途,不仅展出文化遗址介绍、出土文物典藏、考古挖掘方式等让大家认识台湾中部地区过去人类的生活面貌与拓垦历程,还有日治时期神社留下来的遗迹以及原军事营区的建筑设施设置在其中,是一处蕴藏丰富历史文化意义的空间。


四千多年前的史前时代,“牛骂头遗址”所在地孕育保存了“牛头骂文化”、“营埔文化”、“番仔园文化”等文化层的遗迹,并与南部“牛稠子文化”也有往来关系,相互影响发展。拍瀑拉族人原在此渔猎游耕生活,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以后,陆续受到荷兰人统治以及明清时期的大量汉人移入开垦,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1895年进入日治时期,日本人先行在此地辟建运动场,因环境优美,而后兴建“清水神社”,为政教合一的日本精神代表,也是做为控制殖民地人民信仰的工具。台湾光复以后,此处改为陆军炮兵部队清水营区,因后来营区裁并土地归还台中市政府,牛骂头遗址在多位学者专家建议之下,被列为市定遗址并活化空间,规划为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园区入口处,可见一座陶器标的物,象征了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至三千年前之间,以红、褐色绳纹陶为主要代表的牛骂头文化。进入园区内,原营区的军事屋舍被转作为展馆空间所使用,外墙上还清晰可见营区编号,见证了过往的历史岁月,然而日治时代的清水神社,在台湾光复以后被民众及国军摧毁、拆除,现今仅剩下少许遗迹如司令台旁的一对石狮、照明参拜道的石灯笼底座,以及部份的护栏,可供回想当年神社的风采。另外园区设有景观台可饱览清水区景色,邻近后参道也可体验往昔参拜神社的路径,是一处寓乐于教适合假日亲子出游的好场所。[1]


景点简介

“牛骂头遗址”位于台中市清水区(旧称牛骂头)鳌峰山公园原陆军清水营区内,而“牛骂头遗址”为台湾中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代表,并以此地名作为本文化类型的命名,亦为国内第一个“命名遗址”,出土陶器以红、褐色绳纹陶为主,石器的类型常见的有斧锄形器、石刀、石锛、石镞、网坠、石片器、石核器等农、渔猎用具。其年代在距今四千五百至三千五百年前之间,遗址大多分布于台中盆地周缘的海岸阶地、低位河阶及地势较高地区,到了晚期距今约三千七、八百年前,并向河流中游丘陵山地地区分布,遗址更遍及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等地。


牛骂头遗址最早发现于日治时代末期,战后,历经五○年代至七○年代的调查研究后,有关牛骂头遗址及相关历史的研究,即趋于停顿。因此,台中县文化局针对鳌峰山上原陆军清水营区(土地已由军方于民国八十六年拨还台中县政府),亦为日治时代的台中州大甲郡清水神社所在,委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温振华教授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刘益昌教授共同进行“牛骂头遗址资料搜集研究计画”案,内容包括历史文献的调查研究和遗址范围考古发掘两部分,并于民国九十年四月完成研究报告。遗址发掘经向教育部申请并获得核发考古挖掘执照后,于民国九十年一、二月间由刘益昌教授正式进行考古试掘工作,考古遗址经试掘后发现营区范围的中间和广场,大部分因日治时代兴建清水神社将山岭地形推平已经破坏原文化层,因此专家学者建议中间区域可开放作为规划遗址活化利用等相关使用;而营区内西、北侧区域目前则保存有良好之文化层堆积及出土有石头排列之建筑遗构。


此外,遗址分布范围的研究结果,亦较原来所知为低,约至海拔二十公尺,即由上方园区的军营延伸至山下清水区大街路附近,并证实本遗址包括上层的番仔园文化,中层的营埔文化与下层的绳纹红陶时期的牛骂头文化,也是大肚台地三个主要的文化层。而参与审查研究案的学者均一致肯定牛骂头文化遗址的重要性,建议应指定为遗址类型古迹保存,和文献资料搜集有助于了解牛骂社(Gomach)与周遭其他平埔族社群的关系,及与清领时代汉人在今清水海岸平原一带拓垦的互动实态,乃至日治时代清水街的社会和生活概况的建构;同时也印证了牛骂头文化向上承接台湾北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坌坑文化”,并与台湾南部的“牛稠子文化”之间有明显的往来关系;向下则开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台湾中部“营埔文化”与金属器和金石并用时期的“番仔园文化”。


历史沿革:
此遗址为日学者国分直一于日治末期西元1943年所发现,但更早于1937年兴建清水神社时可能已经露出,神社社主西村昌隆氏收藏有本遗址出土的石器与陶器。1950年代刘斌雄先生曾经进行详细调查工作,发现本遗址至少包括具有绳纹纹饰的红陶文化以及黑陶文化,亦即今日所称的牛骂头文化、营埔文化二个清晰的文化层和一个年代可能最晚而以橙褐色方格纹陶器(即为番仔园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层。


故台中市清水区牛骂头遗址是目前中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代表,并以此地名作为本文化类型为命名。牛骂头文化的年代在距今4500至3400年之间,遗址大多分布于台中盆地周缘的海岸阶地、低位河阶及地势较高地区,到了晚期距今约三千七、八百年前,并向河流中游丘陵山地地区分布,遗址遍及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等地,范围极广。牛骂头遗址,于民国94年新版文资法修正施行,改为台中县县定遗址,民国99年12月25日台中县、市合并,迳改列市定遗址。

现状:
目前牛骂头遗址所在之文化园区基地完整成区块,虽然园区中间和广场大部分因地层推平已经破坏原文化层,但周围环境,尤其西、北侧区域大体因保安林而保留较完整的文化层,山下大街路则已因开发建设趋于饱和,而不易发现完整的文化层。


特征:
牛骂头文化与台湾北部的大坌坑文化(距今7000─5000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陶器以红、褐色陶为主,石器的类型常见的有斧锄形器、石刀、石锛、石镞、网坠、石片器、石核器等农、渔猎用具。近年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于民国90年1、2月出土史前石头排列之建筑遗构,及于民国93年首度发现牛骂头时期之卵石砌墓葬群及人骨残骸。


种类:
牛骂头文化


预约导览相关讯息

1. 园区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下午17:30;周一休馆。


2. 预约导览解说场次:
(1)周末预约导览解说场次:每月第2、4个周六、周日上午10:30、下午14:30各一场,每场导览时间约1.5小时。
   线上预约:按此转至线上预约页面
   导览解说团队:台中市文化资产处志工大队海线支队志工。
   洽询电话:04-22290280分机513 吴小姐(周一至周五9:00~12:00;13:30~16:30)
(2)周二至周五时段,请洽拍瀑拉文化基地,电话(04)2622-2596。


3. 注意事项:
(1)周末预约导览解说服务,采线上预约申请方式,并须于参观日7天前完成预约。
   若该场次预约人数未达5人以上,基于志工支援人力成本效益考量,本处志工队将保留预约名单接受权利,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已预约民众若未收到预约成功电子邮件通知,请主动联系文化资产处,俾利确认预约成功与否。
(2)周二至周五预约导览解说服务,请洽拍瀑拉文化基地,电话(04)2622-2596。


景点资訉

地址:台中市清水区鳌海路59号
电话:04-22290280#505、502
   04-26220800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周一休馆
网站连结:http://niumatou.taichung.gov.tw/(會開啟新網頁)[2]




视频

清水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 “探询文明的起源: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台中清水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