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父亲的“荣誉证书”(张中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父亲的“荣誉证书”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父亲的“荣誉证书”》中国当代作家张中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荣誉证书”

父亲已去逝十年了。我还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他留下的一本普普通通的“荣誉证书”。他永远也不知道,这是一本被子女作了“秀”,掺了“水”的荣誉证书。我清晰地记得,雪染双鬓的父亲怀着激动欣悦的心情,自豪地向人们捧读时的一幕,便止不住泪湿襟袖。

自幼丧母,家贫如洗。十七岁就参加革命,共和国成立的当天入了党,之后又扛起枪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争。一直留在他腋下和腿上的七处贯通枪伤,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解放后,父亲被转业在北京搞地质勘探工作,但他像许多河南人一样留恋家乡,放弃了首都的优裕生活,毅然回乡务农。后因村里缺乏干部,群众推举他担任两千多人大村的村支书,一干就是三十年。在这中国最底层的算不上干部的任上,父亲的耿直和坦荡无私村民们有口皆碑。经历过出生入死、传奇人生的父亲是一向淡泊名利的。他的战友有的在担任省城国棉六厂的书记,有的做了县领导。但即使再困再苦父亲从来都未去找过他们,依然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儿莳弄庄稼。在那个上山下乡兴推荐上学工作的年代里,父亲送出去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许多成了器的“干部”,唯独未曾想到或是真的“遗忘”了他自己。留下我们六个子女参军的、升学的、自学成才的,苦苦为自己的生计奔波。子女们工作碰壁或遭遇失败抱怨他时,父亲总是默默地猛吸几口烟,沉默着听我们诉说完,才瞪着眼“开导”:“路都是自己走的”、“万事不求人才算有骨气,想当初......”反来复去总是那几句话。

父亲能够让自己引以为自豪的东西至今已一无所有了。他早年在打仗时所获得的许多功勋章被幼时的大哥玩耍时当“子弹”掷飞了,唯一能作为证明的是一只上面刻着“抗美援朝纪念”的打仗随身用的茶缸,本来是作为祭祖用的香炉,也在有一年全县民政部门的“民间文物义捐”活功中被他带头,光荣地姓了“公”。然而,难以置信就是这样一位从来不知道“荣誉”是什么的父亲,一个有着与共和国同龄党龄的老党员,在将要度过自己72岁寿辰的老人,“突然”非要找上级要一个普通的“荣誉证书”。起初我并不在意,但父亲居然不听我们解释,非要“讨个说法”。我不禁惊异,多少年的老实亏都吃了,难道还缺一纸“空凭”?!

直到一天晚上,在洛阳工作的大哥来电话与我商议,办一个假的“荣誉证书”来哄父亲我才当了真。跑单位对面的文具店买到一本空白的“荣誉证书”,一份电脑打印好的假“证书”很快炮制出笼后,我忐忑不安地送回家里向父亲“交差”。满头银发的父亲接过证书,当着两位村民邻居的面大声捧读:“张宗礼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奋战,成绩突出,特颁此证,以资鼓励。”他认真地一字一字地念道,额头上青筋暴露,一张皱纹密布的脸上热泪纵横。然后又深情地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就在这一刻,我对父亲的敬意油然而生,父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一下子高大起来:原来作为一名老党员的父亲,他所要的不只是一本普通的荣誉证书,而是像珍惜生命一样在珍惜他的荣誉!

百感交集。我知道,那些曾经身居显位的贪官,是永远不会理解这本普通的荣誉证书的含义的。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珍惜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荣誉”,而是把这些“荣誉”当成攫取一己私利的“资本”。反思自己虽然出过书,获过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获奖证书”,但自己对待这些证书从来都是束之高阁,搬家时甚至还扔掉烧掉不少,对待“荣誉”早已漠然了,从来没有想到为既得的“荣誉”而自豪,并以此为动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与父亲对待“荣誉证书”的胸襟相比,是多么地渺小啊!

那一刻,我真正读懂了父亲的“荣誉证书”,读懂了父亲对于“荣誉”的博大襟怀,读懂了我的父亲。

[1]

作者简介

张中杰,笔名高穹。70后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中共辽宁省党校毕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