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爱红装,更爱收藏(方咸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红装,更爱收藏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爱红装,更爱收藏》中国当代作家方咸达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爱红装,更爱收藏

——访铜陵市民俗藏品爱好者洪桂银

洪桂银在博物馆

收藏,是岁月的积淀,是人生的沉淀。记者身边不乏有各类收藏的爱好者,但他们都是清一色男性,他们几乎都有同一特点:精神长富足,兜里常干净。

对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女性来说,因为收藏是十分“烧钱”的爱好,所以很少有人涉及这一行。但是,铜陵市民俗藏品爱好者洪桂银却是一个例外。对于这个爱红装,更爱收藏的“女侠”者,我很是好奇。

2024年新年元旦,记者从单位乘公交来到洪桂银位于世界花园小区一期的“民俗藏品博物馆”。因为节日加班,记者来时已是中午11点半多,而此时“博物馆”内的茶桌四周高朋满座、谈笑风生,洪桂银正热情地给来客杯中逐一添上红茶。来客里有不少是我熟悉的,如收藏爱好者朱益华、沈成武等。

因为记者是“迟到者”,先到者沈成武老师立即热情地成为我的讲解员。记者发现,这座“民俗藏品博物馆”原是一楼门面房简单打通改造,里面民俗藏品之多琳琅满目,蔚然壮观,有各式农具、木匠工具、旧家具、瓷盆瓷缸、绣品、座钟、陶罐、木火桶、木水桶、儿童座椅等等,居然还有两艘木船。博物馆中的各式藏品有的不是按个数,而是按堆分,随处是整排货架或整面墙,摆放的都是同一类藏品。据了解,博物馆面积一千多平方米,藏品数量居然达上万件、种类近千种。

洪桂银的微信名是“洪姐Helen”,朋友们不管老少都因此称她“洪姐”。洪姐1964年出生、安徽无为人,曾办过企业,现已经退休。她穿着时尚,性格开朗,爱好广泛,除了收藏外,还喜欢旅游、品茶、插花、弹古琴、拍摄或客串短视频演员等等;她说她还爱好文学,常常读到某篇好文章而流泪。记者问:“收藏民俗藏品出于什么情结?”洪姐回答:“也就是喜欢它们,然后就想保护它们,很简单。”


由于喜欢喝茶,洪姐说她第一件藏品是茶桌,入行收藏已近二十年。这个“民俗藏品博物馆”房屋是她租的,每年租金有3万多元。限于条件,博物馆平时不对外开放,只邀请一些好友来博物馆参观,与她一起重温曾经的岁月。平时,她只要有闲暇时间,就会在这里泡一壶红茶,然后慢慢地整理这些很有时代感、但已经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她说她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展示这些老物件,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分享。

洪姐说,收藏是对流失岁月怀念。2018年年末,她去古巴旅游时,在哈瓦拉街头,她发现一只中国60年代生产的小闹钟,钟盘上母鸡啄米图栩栩如生,她立即买下来,高兴地在微信群中晒图写道:“没想到在古巴看到你,我要带你回家……”当她在云南旅游时,她淘到几块精美的少数民族绣品,她又在微信中写道:“今天非常开心喜得数块绣品,我喜欢绣品不仅仅是绣得精致和好看,是因为从小就目睹祖母一针一线给我们做绣花鞋的那个情景。那个时候,看到祖母非常精心细致地绣着每一针,我只是开心并没有体会她的艰辛,每天晚上灯火下她那瘦小的身躯,双手不紧不慢地用心绣着每一针,缝织多少爱!熬了多少夜!付了多少心血……”

2023年6月中旬,洪姐在云南大理旅游时,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原来是当地一位彝族朋友打的。这位彝族朋友是她几年前去西藏林芝看桃花时认识的,他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洪姐在云南旅游的图片,就邀请她来家做客,洪姐欣然前往。好客的彝族朋友热情招待洪姐后,知道她喜欢收藏,就将家中传了几代的陶罐送给她。这个陶罐有80公分高,重量不轻,不能随身携带。洪姐找到物流公司托运,但物流公司不能承诺陶罐在运输途中的完好性。当时,洪姐已经购买了返程的飞机票,正当她对陶罐艰难取舍时,当地另一位朋友得知情况后主动借车给她。于是,已近60岁的洪姐做出现在想想都疯狂的决定:她要开车运陶罐回家。从云南大理到安徽铜陵,2300多公里,洪姐独自一人开了2天。

收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现实中好多人入行收藏,除了个人爱好外,更多地是希望这些东西在未来某一天能够升值,能体现它的经济价值。然而,从洪姐现有的藏品来看,这些民俗老物件,虽然很多,但年代并不久远、市场上也不稀缺,说它收藏的经济价值无从说起。这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用旧过时的生活垃圾”,但对于洪姐来说却如获至宝,这些饱经风霜、带有时间蚀痕的老物件,是她对岁月的眷念,是她割舍不断的情怀。[1]

作者简介

方咸达,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人,现在铜陵有色报社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