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爱听秋天打枣声(董凤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听秋天打枣声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爱听秋天打枣声》中国当代作家董凤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爱听秋天打枣声

啪!噼啪!噼里啪啦!响在秋天里,悠悠白云听见了声响忙着来瞅瞅,不是过年哪里来的这么大动静呢?这时,您若走近村庄,就会看见枣树林里欢声笑语的男女老少,孩子们在枣树林里象个小小侦察员,一会儿蹑手蹑脚用个木棍儿在地上的草丛、花生、红薯秧里扒拉来扒拉去,一会儿跳跃着去抓从高空落下来的“小调皮蛋儿”,几个中年汉子举着个大粗杆子朝着枣树使劲打去,有年轻姑娘跃跃欲试去抢过粗杆子也朝着枣树枝子“揍”去,一边大娘喊着“闺女,加把劲儿”,姑娘可着劲儿打了几下,旁边那个小伙子早就搓手心了,小伙子走上前去,他要当护花使者啦。这是我童年村庄秋天打枣的场景,那时的村庄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记得有一家生了八个闺女,那时的劳动是以生产队为组织单位的,拔麦子、打枣好似过年般热闹。

俗话说“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这是枣树独享地待遇,苹果、杏子、桃子这些宝贝,您要想获得它们得象伺候公主似地小心翼翼地举着双手去摘,摘下来后在轻轻地放在筐里,不能磕着碰着,瞧,咱们的枣树就不一样了,它太皮实了,来吧,上家伙什吧,看看我的骨头硬不硬,一杆子打在身上,咱轻松地跳一下,咱不仅笑着跳,还奉献给你们红红甜甜的果实,又一杆子打下去,枝条的皮咧开了,淡绿色的“肉”露出来,别担心,我很快会痊愈,明年的春天我会绽放更葱的绿叶。枣树,你朴实得就象家乡父老乡亲,你坚强的性格象一位不屈的战士。

枣树讨人喜欢。它结的枣子个小皮薄,咬一口又香又甜,生吃解馋,晒干当粮食吃,枣子晒得半干时,轻轻地掰开它,举起来在阳光下一照,枣子肉里丝丝缕缕,于是就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金丝小枣。诗意的枣树它却是铁杆的庄稼,干旱时长枣,下雨只要不没顶它还能生长,“三年自然灾害”时庄稼没有收成,可枣树结枣了,我哥拉着娘的衣襟“娘,咱家的枣可别吃多了”我娘摸着儿子的头“孩子,是啊,咱们的肠子都饿细了,等年景好了让你吃个够”,枣子帮着村民度了饥荒。

太阳快要落山了,热闹的打枣活动结束了,打下来的枣要交生产队,可参加打枣的男女老少没少往嘴里放,孩子们最盼的是大人们赶紧离开,大人们走后,这里就是孩子的天下了,男孩子勇敢,他们不怕枣树的枝子扎着,就举着小棍儿,好似举着小马鞭儿,蹭蹭地爬上树,象猴子一样找个空隙举起小马鞭儿对准刚才看见的枣子,这枣子也喜欢和孩子开玩笑,我就是不让你看见,举着个小马鞭儿使劲抽的娃大着声儿喊着“明明就在这里啊”地上的娃娃们指挥着“在那,在那”,几个还想多看几天白云的枣儿噼里啪啦纷纷落马啦,地上的娃娃们赶紧跑着去捡,孩子们眼尖儿,那怕枣子跑到红薯秧底下,一双双小手也能把它找出来。

来到北京后,特别喜欢她的秋天喜欢读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天》,太爱文中的“北方的果树,到了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子蛋似的这枣子,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想想那时的北京到了秋天枣子红了,到处都是噼里啪啦打枣声儿。

因为太喜欢了,两棵枣树坐着大巴来到京城,它们来到的是高楼林立的故都,扎根在楼群里它们很适应,每逢秋天红枣挂满枝头时,几位好邻居相约举着杆子“噼里啪啦”去邀约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天。[1]

作者简介

董凤琴,天津市散文研究会会员,出生在一个空气里飘着枣花儿香的小村庄,有多篇散文获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