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云法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煮云法师(1919年2月-1986年8月),俗名许秀明,江苏省如皋县人,抗日战结束后迁台,受中国佛教会派驻东部弘法,倡导净土法门,每到一处成立念佛会,因护持佛教力战外道,得名“爱国僧人”,1953年任高雄凤山佛教莲社当家住持。1972年于台东清觉寺首次开办精进佛七,各地仿效至今不息,是近代佛教史上重要人物。
目录
生平事略
煮云法师8岁时随兄长入私塾,因家贫14岁辍学到香铺当学徒,15岁时读了周祖道的《看破世界》一书后,有了离尘出家念头,19岁逢“七七芦沟桥事变”家乡苏北沦陷,为避日人强征入伍,带著家当逃离,当时许多庙宇为怕惹麻烦拒绝收留届兵役年龄的男子,最后经人介绍留在皋城北方三十里丘场(又名“西场”)的惠民寺出家,法名“实泉”,字“醒世”,号“煮云”。
小庙出家赶经忏
惠民寺是地方财神小庙,靠著赶经忏维生,多数住众是不茹素的。煮云出家就在庙里打杂,不但做白工且开销都靠出家前的分得的家产支应,日日赶经忏加上身边钱两越用越少,常住还不准他外出受戒,熬了两年多离开惠民寺,到南京栖霞山受戒。栖霞山是挂海单的道场,田产不丰,加上开办律学院,学僧及常住众达百馀人,食指浩繁,学僧均须做粗活维持生计。受戒后求留该寺律学院遭出家祖庭断粮,自食其力担柴卖米,在艰困中勤奋苦读考上镇江焦山佛学院。
焦山佛学院习律
焦山佛学院是京沪最高学府,学僧未来都是要当法师,入院前须具名僧推荐函,煮云想托请金山寺方丈太沧老和尚为其书写。该寺首座溥仁老和尚知道煮云在栖霞山苦修经历甚为赞赏欲留人,但煮云意不在常驻而婉拒之。与煮云同时赶考的尚有广慈及星云,可惜煮云迟了一步,到焦山时已是学期中途,若要留下只能做旁听生,并且要住云水堂中兼行堂、香灯、殿主、司水等苦工来换取资格。一学期下来,煮云在讲演比赛中名列前茅56人中居第16,原本以为很有机会成为正式生,不料当家东初法师以他年已25,不适合读书为由拒绝。煮云只得离开到上海清凉寺赶经忏挣钱,准备再回焦山。[1]
圆明讲堂楞严专宗
在上海清凉寺煮云遇圆瑛法师开办“楞严专宗学院”。圆瑛法师讲解《楞严经》,白圣法师任监学。煮云进入就读时年27(1945年)。隔年圆瑛法师中风病危,学院瓦解。煮云流转至松江天马山天马寺暂居,期间与弘度、星云合办“怒涛月刊”。1947年正月普陀山法雨寺春季传戒法会,煮云于戒期中担任“大悦众”圆满再赴佛顶山慧济寺阅藏阁阅藏,受聘担任前山普济寺“知客僧”,后应聘至普陀山之双泉庵任教,当时有弘度、星云两人邀请赴南京法藏寺协助寺务。
来台弘法
随军来台普济世
1950年,煮云法师与慧𫖮等13位年轻僧侣,自愿报考军队“医护人员训练班”,以军人身份随国军七十一师三十三医院来台服务。在台中后里陆军第五十四医院担任看护兵,照顾伤患期间倡导佛教。当时台北觉性书店负责人张若虚及台中“觉生月刊社”创办人朱斐给予最大协助,二人在佛教文化单位任职,常寄送佛典、杂志透过煮云转赠病患。
荐亡法会倡戒杀
医护训练结束,煮云发愿全岛弘法,主动向后里乡公所争取举办一场免费超度地震亡灵三天法会,八仙山林场超度法会、月眉山糖厂普渡法会也跟著开演,他以普陀山观音不杀生、不吃荤为由,改变鱼池乡民荤腥祭祀的习惯,法会食祭拜全用素品,煮云在法会提倡戒杀,南投县鱼池乡石观音庙跟著照办。连带台中县也普行戒杀一周,配合政令宣扬佛教典范(载于《煮云法师生平事略》)。因深入南投县境弘法,日月潭原住民酋长毛孝信受其开化信佛,是山地弘教的先声。
衲履足迹
1952年煮云法师以中国佛教理事身份于在台南白河的大仙寺传授四众三坛大戒,担任尊证兼纠察,大陆来台诸多法师皆在此分派效力。在大仙寺举行的三坛大戒圆满,煮云受台南佛教长者林耕宇居士之请,与慧峰法师到台南弘法。慧峰来自山东青岛湛山寺,是倓虚大师的高足,两人因省籍隔阂进不了寺庙,煮云被迫搬到开山路一户李姓人家花园边墙上搭建竹屋,寄人篱下的处境仍撰笔脍炙人口《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广传。
当时慈航法师来台南弘法见慧峰与煮云两位德者餐风露宿,做利生事业却遭此待遇感到不平;于是仗义直言,佛教会理事长王鹏程亲自至开山路向煮云道歉,安排法师先在弥陀寺挂单再搬到清水寺,而慧峰则转往基隆月眉山灵泉寺及狮头山元光寺暂居。次年春煮云到台北过年,偕同星云参访台中佛教会常务理事广慈法师,言高雄凤山及宜兰两地有信徒希冀驻锡当地弘法。煮云意往宜兰,却在决定后生怪病缠绵病榻无法起行,不得已只好改由星云北上,直到病愈便驻锡高雄凤山。
四赴台东广开法筵
1953年二月初一日,煮云应邀参与台东县佛教支会假海山寺召开会员大会,该寺因地震全毁,搭盖的临时堂极为简陋,台东向来是佛教化外之地,光复以来仅有慈航与圆明两位法师到过一次,台东县佛教支会由在家居士吴穆然担任。此行煮云随缘弘法打开后山。2月份受到莲友欢迎,3份再度前去,以一个月的时间踏遍台东入深山原住民部落。次年三度来台东再北上花莲,接引众生皈依三宝,转往台北再南下苗栗、后里、台中、田中弘法,并于苗栗成立念佛会。1955年2月应宜兰念佛会长星云法师邀请弘教,又在南投、彰化、田中、竹山等地随缘说法,5月底中国佛教会春季弘法以台东为首站,第四次到台东并成立念佛会。
力战外道
当时中部地区彰化田中和二水是一贯道大本营,为躲避当局严查,信徒常以佛教作掩护,让督察员警难以分辨求助法师,有感外道在中部发展快速,每到一处煮云法师就成立念佛会(或莲社)凝结在地信徒向心力,田中念佛会因此而生。与此同时,基督教发展也极为顺利,南投竹山地区是基督教、天主教传教最力之处,佛教及其他宗教均不敢撄其锋。因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居民长期受物资供应金钱援助,信奉基督教天主教者不在少数,煮云直言外道诱人信教方式极为不妥,犀利的言词令人刮目相看,为抗衡外道煮云成立新港念佛会及关山念佛会,并在玉里利用广播电台弘法。
早在1952年白河大仙寺首传的三坛大戒上,基督教徒就在寺旁搭野台,对著戒场敲锣打鼓,散发传单给佛教徒,当年尊证煮云法师隐忍在心,终在台南布教大会上彻底回应了。春季布教大会后,煮云从台东回到高雄凤山,应慧峰法师之请,参与台南布教大会以“佛基比较”(佛教与基督比较)为主题,与基督教正面交锋,主导大会的慧峰法师先前因批判基督教遭受到威胁恐吓,煮云法师抱著誓死决心要护卫佛教。第一天他在台南公园康乐台的演讲时,吸引了上千人听讲,盛况空前,连续三天演讲人群不散,于是再延两天,最后两天人数还达五千人,透过这次大会改变了人们对佛教消极出世的刻板印象。《佛基比较》也顺势出版,因为内容对基督教有诸多批判,引起该教信徒不满告上法院,最后诉讼不成,信徒转往国民党中央党部陈情抗议,表示要将书籍销毁,当时国民党还列案讨论,有国大代表李子宽是善导寺执事,他直陈《佛基比较》内容并无违反国策及出版法,呼吁不同宗教间应予以尊重。
佛基论战
佛基两教正面交锋
《佛基比较》一书由台中瑞成书局印行,付梓南送之际,突然被李炳南居士发现压书不放,理由是书中的论述激怒基督教徒若是遭到反扑,恐怕佛教就会被灭亡。李炳南是“菩提树”杂志社长,也是中央祭孔的祭祀官,社会地位崇高,他尚不敢与基督教正面对冲,可见时局对佛教何等不利,出版《佛基比较》一书,不仅无法得到佛教界的支持,甚至还会因此受到攻击。在北部无法印书,只得转来高雄,却因为数量稀少,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出至四版,引来香港道风山吴恩溥作《驳“佛教与基督教之比较”》的回击。次年夏秋之际,圣严法师针对吴恩溥的反驳,以十天时间写成《评“驳佛教与基督教之比较”》一书五万馀字,并透过煮云交由高雄庆芳书局出版。后来李子宽在两造之间调停,纷争才逐渐平息。
法务开展
佛教莲社弘化有成
1953年4月上旬煮云受聘来高雄凤山莲社担任住持,负责人陈妙圆居士在煮云晋山后,接受他的建议将凤山莲社易名凤山佛教莲社,并成立念佛会,11月开办“佛学讲习会”。次年9月第二届佛教讲习会开学后,煮云透过凤鸣广播电台每日在空中播送佛教之声,12月开创全台首次弥陀佛七。1956年先后成立凤山佛教青年弘法团、凤山佛教莲社妇女会、凤山佛教莲社共修会,并至全省各地劳军、演讲。10月与南亭、月基两法师在澎湖传授在家五戒,出版《煮云法师讲演集》。1955年7、8月煮云与广慈合办今日佛教月刊,适值章嘉大师圆寂,创刊号以纪念章嘉大师为题,环岛布教历时83天,11月凤山佛教莲社改建新厦落成启用。
倡印大藏经环岛宣传
1955年9月孙立人将军夫人张清扬由日本请回一套大正新修大藏经,全套一百册,由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创始人东初法师倡印,每月计划印行一本。各山长老恭逢盛事组织藏经宣传团,由南亭老和尚任团长,星云、煮云为主要团员,星云负责领,煮云负责联络,广慈负责财务。宣传团从宜兰花东出发,而后到屏东、澎湖,再一路北上,从9月17日至10月28八日止计44天绕行全岛,成果丰硕,各地寺院纷纷加入请藏行列[2]。1956年北投台湾佛教文化馆影印大藏经前半部正藏五十五册刊行圆满,后四十五部续藏接续展开,由东初老人组团负责环岛宣传,煮云为重要团员。
兴立丛林
当一行人来到花莲时,恰有台风过境,团体被困山区进退维谷,煮云还因此差点命,宣传期被迫缩短为37天,之后煮云兴起闭关念头,12月北投灵泉寺妙然法师闭关圆满后,煮云向妙然借地闭关。灵泉寺颇负盛名,早年有泰山、南亭、智光等法师住过,这次煮云闭净土关,由智光老和尚封关。1959年“八七水灾”时,他不慎跌倒,伤及头部、腰部,随即就医。在台大医院治疗期间他的病情未获改善,出院后回凤山休养。1964年星云在高雄筹建寿山寺,并创办寿山佛学院(即今东方佛学院前身),礼聘煮云为佛学院教务主任培育僧才,但是因为病情加剧,煮云又辞退教务回凤山修养,之后便到台东清觉寺暂住。
开台首例精进佛七
在清觉寺的煮云身体状况只适合念佛,于是与清觉寺的慈琛、慈照、慈宗三弟子共商开办精进佛七。1972年农历二月煮云正式创办精进佛七于台东清觉寺。1974年开春举办大专精进佛七,翌年再办出家班精进佛七。再一年举办暑期青少年及儿童之精进佛七,至1986年7月止,煮云几乎是每个月都主持一次精进佛七,反应热烈,各地争相举办佛七,可说风气是由煮云法师所带动起来的,虽然他的成就没有如释圣严、星云的耀眼,但他创办的精进佛七,不仅带动台湾全岛佛七的风气,影响更遍及东南亚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是他最特殊的贡献。
煮云法师住持凤山莲社时,因莲社腹地有限,无法作大规模弘法或佛学院用地,于是想兴建净宗道场让更多人受法益,所以他和朱又复居士(1982年再于煮云座下出家,法号慧𫖮)在各地弘化,募集千馀万功德金准备兴建,朱居士实地勘察各地,有台北南港、中坜龙潭、嘉义朴子等地适合。但一些信徒别有用心,利用煮云法师建设道场来营私,龙潭一块四千多坪土地,光是开山、整地、修路就花掉很多钱,最后无法完成放弃,嘉义朴子六百多坪土地也是如此,这样的结果导致煮云法师遭受极大的非议,连他自己的弟子也不支持,而朱又复居士能帮助的也有限,他知道法师总是慈悲为怀忍辱负重,8月份欲在中部筹建一间小精舍供养师父,但为煮云所拒。经过重重波折原本煮云已打消建寺的念头,后来在张培耕居士的劝进下重振雄心,择地台中太平乡(即今清凉寺现址)为建地。1983年6月破土,先建大悲殿,工程进度十分顺利,次年8月举办暑假大专青年精进佛七,反应热烈全台开遍,功德金纷至沓来,这些善款统由慧𫖮挹注于清凉寺建设,才有今日的样貌。
一生为阐扬净土宗门,1985年农历二月下旬煮云法师轻微中风住院,次年农历七月病逝于凤山莲社“忏悔堂”,世寿六十八,僧腊四十八,戒腊四十六。清凉寺在慧𫖮运作下按计划完成,夙愿“净土专宗佛学院”也在往生后三年内落实。
著作
-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 《煮云法师演讲集》
- 《佛教与基督教比较》
- 《病患指南》
- 《金山活佛》
- 《皇帝与和尚》
- 《佛门异记》(大陆版改名为《佛门故事大全》)
- 《东南亚佛教见闻记》
- 《弘法散记》
- 《精进佛七日记》
- 《大专青年精进佛七专辑》
- 《精进佛七感应录》
相关书籍
《煮云和尚纪念专辑》煮云老和尚文教基金会发行,1989。 《弘法散记》煮云,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1968。 《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佛光出版社,1977。 《菩提树杂志》煮云<行脚散记>No.30,1955。 《菩提树杂志》张慈惠<宣传影印大藏经日记>No.36。
参考文献
- ↑ 丁敏,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1949年大陆来台青年僧侣个案研究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 (1999.7月出版),275~302页
- ↑ 东台弘法第一人--煮云法师的布教心路佛子网路世界的家 佛网 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