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点绛唇·晓角霜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点绛唇·晓角霜天》是南宋诗人汪莘的作品之一。汪莘(1155年~1227年)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1]。汪莘是南宋的一位重要作家,著有《方壶存稿》。他自幼不羁,胸有大志。虽一生未仕,但他爱国忧民,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鄙薄功名富贵、自甘淡泊的情怀及超脱的心境。其诗大致包括写景诗、爱国忧民伤时诗、交友诗等。

点绛唇·晓角霜天

方壺存稿

《方壺存稿》四卷,宋汪莘撰。莘字叔耕,休寧人。嘉定間以布衣上封事。不用,退而築室柳溪之上,囿以方渠,自號方壺居士。與朱子頗相善。然集首《辭晦庵朱侍講書》,反覆以調和兩宮責望朱子。至稱建明稍緩,非特不能為天下學道者之地,亦不能為後世學道者之地。其言剴切耿直,相規以善。非依草附木,苟邀獎借者比。朱子答書,今佚不傳。而集中別有與莘兩書。其一書頗以好論說、喜文章為戒,亦深以道義相切劘,或病其前書太直歟!是編第一卷為書、辨、序、說、頌,第二為賦、歌行,第三卷至第七卷為古、今體詩,第八卷為詩餘。附錄李以申所撰傳及交遊往來書。前有程珌、孫嶸叟、王應麟三序。後有宇文十朋、史唐卿、劉次皋、汪循四跋。考所附徐誼書,稱移牒州縣,使書吏錄其著述。劉次皋跋又稱莘出示詩稿三編。則莘本有自編之集。宇文十朋跋稱曰《柳塘集》,蓋其初名也。汪循跋乃稱先生著述多不存,存者此耳,故謂之《存稿》。裔孫燦、尚和、孝海輯而傳之。則此本為燦等所重編,非其舊矣。觀孫嶸叟序作於咸淳辛未,已稱所上三疏不可見。則循跋所謂著述多不存者信也。集中諸文,皆排宕有奇氣。詩源出李白,而天姿高秀不及之,故往往落盧仝蹊徑。雖非中聲,要亦不俗。詩餘前有自序,稱所愛者蘇軾、朱希真、辛棄疾三人,謂之詞家三變。故所作稍近粗豪。其中《水調歌頭》二首,至以《持志存心》為題,則自有詩餘,從無此例。苟欲講學,何不竟作語錄乎!

主要著作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汪莘也善写词,自序中说他喜爱苏轼朱敦儒辛弃疾[2]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所作稍近粗豪"。

视频

点绛唇·晓角霜天 相关视频

老梁讲述《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上新了故宫:最早的《四库全书》,曾经完整的七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