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瀛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瀛台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瀛台

地理位置: 中南海南海

创建时间: 明朝

瀛台始建于明朝,明时称"南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建,并由清顺治帝于1655年改为现名。是帝王、后妃的听政、避暑和居住地。因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故名瀛台。 瀛台现为办公、居住、举办宴会及招待活动的场所。[1]

简介

明时称"南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在岛上修筑大量殿宇并由清顺治帝于1655年改为现名。瀛台岛北有石桥与岸上相连,桥南为仁曜门,门南为翔鸾阁,正殿七间,左右延楼19间,是中南海的最高点。其南为涵元门,内为瀛台主体建筑涵元殿。涵元殿北有配殿两座,东为庆云殿,西为景星殿;殿南两侧建筑,东为藻韵楼,西为绮思楼。藻韵楼之东有补桐书屋和随安室,乾隆时为书房,东北为待月轩和镜光亭。绮思楼向西为长春书屋和漱芳润,周围有长廊,名为"八音克谐",及"怀抱爽"亭。含元殿南为香扆殿,由于岛上存在坡度,该殿北立面为单层建筑,南立面则为两层楼阁,亦称"蓬莱阁",位于蓬莱阁的二楼建有茶室,凭海品茶,是为一景。瀛台岛最南为迎薰亭,正对新华门。瀛台山石花草,水天一色,楼阁亭台,金碧辉煌,拥水而居,秀美宜人。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曾被幽禁于瀛台。袁世凯称帝后亦曾将副总统黎元洪软禁于此。从清顺治、康熙帝起,各朝清帝均喜居住于此,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人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胡耀邦等均居住过瀛台。瀛台现为办公、居住、举办宴会及招待活动的场所。

典故

南海中有皇家禁地,号曰瀛台。经翔鸾阁,入涵元门,西殿名庆方,东殿名景星,正中朝南是涵元殿,周匝环水。康熙曾在这儿领着大臣们钓鱼,实行自负盈亏政策,谁钓多少,都拿家去跟孩子老婆共享,至于炖汤红烧油焖,王法不限。乾隆帝少年时曾在这儿读书,晚年吟诗道:十五读书处/匆匆五十年/回思读书此/六十阅春秋。岛尽南,有旧台基,乾隆御题:"瀛台"二字,大概是仙家境地的意思。1898年,光绪帝大搞政治经济军事变革,惹得慈禧大怒,便第三次垂帘主政,打光绪帝一个耳光后,把他软禁在这儿,好长一阵子,这皇帝只能看溪光树色,看"闲云入窗户",听"清露滴梧桐"。再往南乃蓼渚芦湾低地,隔水与宝月楼相望。

这儿还有一座朝南小屋,院中原有两棵梧桐树,有一棵给风刮倒了,乾隆拿来做了四把琴,放在屋内,又叫人补种一棵,也是乾隆少年读书处,题名补桐书屋。乾隆晏驾时,补桐已六十二岁,老皇帝感叹道:"瞥眼补桐读书处,对来乔木古稀年!"

诌曰:谁说前人载树,后人乘凉。大丈夫当及时而作!

光绪皇帝曾被囚禁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曾居住于此。现在瀛台正殿涵元殿是中国领导人会见外国领导人的场所之一。

清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带马帮携酒进京,于西苑(今中南海)瀛台觐见乾隆皇帝,奏请疏浚赤水河。乾隆以开修河道花费颇巨婉拒。张广泗适时献上茅台烧春,开坛满殿生香。乾隆饮后大悦:"盖黔人善酿,风土所宜,其馥香幽郁而味甘之极,非他类可比也"。遂将茅台烧春列为岁贡。次年(1746年)春夏,赤水河通航,商贾云集,酒业兴盛,酿技精进。实乾隆帝功炳千秋万代。同年中秋,乾隆帝于瀛台设宗亲宴,行家人礼,用茅台烧春酒大宴皇亲国戚,主宾皆为其甘美如痴如醉,乾隆帝趁兴曰:"如此佳酿,名为茅台烧春,似嫌流俗,难登大雅之堂。今赐宴于瀛台,何不以世祖顺治先帝之御名,更名为瀛台酒?"随即御笔题写"瀛台"二字,令刻石碑立于瀛台岛上。并令宫廷画师张镐绘《瀛台赐宴图》记其胜,钤"三希堂精鉴玺",存养心殿三希堂收藏。令景德镇官窑制帝王黄扒花福寿桃梅瓶与胭脂红扒花西洋莲梅瓶一对盛瀛台酒,分存皇帝寝宫养心殿和皇后寝宫长春宫鉴赏。由此,瀛台酒成名。御名、御笔、御宫、御瓷、御酒,瀛台酒以"五绝"名扬天下。

注释:1、中南海的瀛台为1655年清世祖顺治帝命名。2、乾隆题"瀛台"石碑现存中南海瀛台岛。3、张镐绘《瀛台赐宴图》现存辽宁博物馆。4、帝王黄扒花福寿桃梅瓶、胭脂红扒花西洋莲梅瓶现存故宫博物院。5、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张广泗再次于瀛台见到了乾隆皇帝,但结局令人惋惜。

相关作品

乾隆御制《瀛台记》

入西苑门有巨池,相传曰"太液"。循东岸南行,折而西,过木桥,邃宇五间,为勤政殿。自勤政殿南行,石堤可数十步,阶而升,有楼门向北,匾曰:"瀛台门"。内有殿五间,为香扆殿。殿南飞阁环拱,自殿至阁,如履平地。忽缘梯而降,方知为上下楼。楼前有亭,临水,曰"迎薰"。亭东西奇石木,森列如屏。自亭东行,过石洞,奇峰峭壁,翏轕蓊蔚,有天然山林之致。盖瀛台惟北通一堤,其三面皆临太液,故自下视之,宫室殿宇,杂于山林之间,如图画所谓海中蓬莱者。名曰"瀛台",岂其意乎?

《瀛台记》是乾隆皇帝做皇子时于瀛台所写,收录于乾隆早期文集《乐善堂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