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濉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濉溪县为安徽省淮北市唯一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临宿州市,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西北与河南省永城市接壤,东北依淮北市。总面积1987平方千米。总人口111万人(2012年)。全县,辖1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濉溪芜湖共建的现代产业园。县政府驻濉溪镇沱河路92号。

濉溪承东启西、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濉溪历史悠久,是秦相蹇叔和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故里,拥有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临涣古镇、淮海战役临涣总前委旧址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濉溪县因古濉河和溪河在此交汇而得名,口子窖酒产自濉溪县。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素有"酒乡煤城"、"中原粮仓"的美誉。[1]

简介

濉溪县因古濉河和溪河在此交汇而得名,为淮北市唯一辖县。全县辖11个镇和省级濉溪经济开发区、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国土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濉溪为口子窖酒原产地,素有“酒乡煤城、中原粮仓、能源之都、运河故里”的美誉。

濉溪交通便捷。境内三条铁路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泗许高速、合徐高速、济祁高速穿境而过,连霍高速、京福高速交汇于侧。

濉溪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煤炭储量60亿吨,铁9700万吨。国家级大型企业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13对矿井座落在濉溪境内。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全县耕地220万亩,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和畜禽生产基地,2013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十连丰”,成功创建小麦单产千斤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濉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政治家华元、秦相蹇叔、东汉哲学家桓潭、竹林七贤之首的稽康等均为濉溪人。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多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地理位置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淮北市唯一市辖县,县城依市而建,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

濉溪承东启西,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

野生动物

野生兽类有野兔、野猫、獾狗、刺猬、松鼠、黄鼠狼等。50年代,东北部山区(后划归淮北市烈山区)有狼出现。1981年,在浍河和闸河各捕到1只扬子鳄。

鸟类有野鸭、野鸡、野鸽、喜鹊、斑鸠、大雁、鹌鹑、啄木鸟、猫头鹰、燕、麻雀、布谷鸟、黄鹂、鹞、鹰等。

虫类有蛇、青蛙、蟾蜍、蜥蜴、蝎子、蟋蟀、土鳖虫、蚯蚓、蜈蚣等。

鳞类有鲤鱼、草鱼、鲫鱼、鲇、青、鲢、鳙、鲩、鳊、鳜、黄桑鱼、赤眼鳟、乌鱼、黄鳝、白鳝、鳖鲦、泥鳅、戈鱼等。

甲壳类有龟、鳖、虾、蟹。

贝类有蚌、螺、蛤蜊。

野生植物

林木科类有黄连木、山槐、朴树、楸树、白榆、山枣。

草类有刘寄奴、寻骨风、竺锦草、杜衡、败酱草、金牛草、金佛草、浮萍、鸭跖草、铁苋菜、猫眼草、瞿麦、益母草、柴胡、车前草、小蓟、透骨草、旱莲草、扁蓄、翻白草、龙葵、叶下珠、六月雪、瓦松、凤尾草、马齿苋、大蓟、夏枯草、地丁、泽兰、薄荷、爬根草、扁扁草、毛抓秧、腥腥草、掐不齐、苜蓿、三棱草、节节草、打鼓条、毛草叶、红腚猴、蚂蚱膀、万根草、蒲草、灰灰菜、羊蹄棵、面条菜、涩拉秧、苍耳、王不留行、蒲公英、绞股蓝、蒺藜、青蒿、苗扫帚、红蓼草、蓑衣草、鬼针草、牛蒡、小蒜、富苗秧、菟丝子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富足,储量大。非金属矿产以煤为主,已探明储量60亿吨,100米以下潜在煤矿资源约100亿吨。金属矿产以铁为主,储量9700万吨。铜、金、银、钴、水泥灰岩等也较丰富。[2]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本地属宋国,置铚邑,邑址在今临涣集。战国时期,本地属楚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设36郡,县境分属泗水郡的相县、铚县、蕲县、符离县。泗水郡及相县治所均在相城(今淮北市)。

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相、铚县未变。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大将居翁为相城侯,沛郡改为侯国。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本地东部属彭城郡,其余属侯国。后侯国又改称沛郡。

三国时期,曹魏迁沛国治所至沛县(今江苏省沛县),本地分属魏豫州谯郡的相、铚、竺邑、蕲和符离5县。

西晋时,沛国治所复迁相城。本地分属豫州沛国之相县、竺邑县、符离县和谯国之铚县、蕲县。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本地属徐州沛郡之相、竺邑、符离和谯郡之铚、蕲5县;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置临涣郡,治铚城,本地分属谯州之临涣郡、蕲城郡。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和涣北县,白掸县治所在今百善南,涣北县治所在今柳孜集南秦古城村。本地分属沛郡相县、蕲城郡蕲城县、临涣郡白掸县和涣北县。北齐天保元年(公元 550年),复置竹邑县,治所在竹邑城;废临涣郡和涣北县,置临涣县,治铚城。武平三年(公元572年)本地分属彭城郡承高县、蕲城郡蕲城县、睢南郡竹邑县、符离县,谯郡临涣县、白掸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竹邑县并入符离县。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本地分属谯郡临涣县和彭城郡蕲县、符离县、萧县。

唐初(公元618年),本地分属徐州之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临涣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符离县置诸阳县,治所在今赵集山西村。元和四年(公元809 年),析徐州之符离县、蕲县和泗州虹县置宿州,本地分属宿州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临涣县。九年临涣县改属宿州,本地分属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63年),分属淮南东路宿州之临涣县、符离县、蕲县。南宋时,长淮以北沦为金,本地分属金南京路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撤临涣、符离、蕲县3县,辖地并入宿州。本地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宿州。

明、清本地无县建置,属宿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宿州为宿县,本地仍属宿县。

1950年7月1日,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行政专区公署。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个1月12日,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复属宿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属宿县地区。1977年1月12日改属淮北市,现为淮北市唯一市辖县。

行政区划

2006年3月,濉溪县辖10个镇、1个乡:濉溪镇临涣镇南坪镇百善镇铁佛镇、刘桥镇、孙疃镇、韩村镇、双堆集镇、五沟镇、四铺乡。共24个居委会、413个行政村。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

交通区位

濉溪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市、县连为一体的城市建设格局,热、电、气一体化的能源供应,以及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了大展宏图的空间。举全县之力打造的省级开发区--濉溪经济开发区,“七通一平”全面实现,服务配套设施已经完成。一个以开发区为主体,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创业园区为两翼的投资载体和开放平台已经构建。“一条龙”服务制度、“一站式”审批制度、县级领导联系协调制度、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和投资优惠政策日臻完善。

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省会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规划筹建中的许昌-亳州-宿州-淮阴高速公路将横穿本县中部。规划筹建中的亳州-永城-青龙山-宿州铁路也将横穿本县北部。[3]

经济发展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93.2亿元,增长25.6%;第三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1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736元,比上年增长21.7%。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2.4:52.9:24.7调整至21.0:55.2:23.8,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4.1%。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13.4%。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2.21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43.76亿元,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251元,比上年增长12.1%。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21.5:55.0:23.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8%。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3.1%。(选自濉溪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明濉溪

今年12月5日是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团结凝聚最广泛的志愿者力量投身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濉溪县青年志愿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美好濉溪建设做出新贡献,按照中央、省、市、县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实践与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团县委决定以县文明办给出的“弘扬志愿精神、争做濉溪好人”为主题,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濉溪县星级志愿服务广场(时代广场)集中开展“弘扬志愿精神、共创文明县城”志愿服务活动。以此,推进我县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为“四个濉溪”打下坚实基础。[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