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善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善鎮該鎮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中部,是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全省重點中心建制鎮之一,鎮域面積260平方公里,耕地20萬畝,人口12萬人。

基本概況

百善鎮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東魏置白撣縣、隋唐至清設驛站,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隋唐運河柳孜碼頭遺址坐落境內。百善煤礦、徐樓鐵礦坐落境內;特優產品「魯王麵粉」、「華瑞麵粉」、「淮海牌」大豆等暢銷全國各地。百善鎮地理位置優越,青阜鐵路穿境而過,並附設集倉儲、貨運為一體的皖北最大的鐵路物流中心;省道202、203、303交匯於鎮中心,正在建設中的鹽許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設入口;距京福、連霍、合徐高速公路入口僅25公里,是豫、陝、晉、新等中西部省區通往蘇、浙、滬的必經之路,是淮北市的交通樞紐,也是皖北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百善小城鎮基礎設施齊全,多次榮獲「安徽省中心小城鎮」和「文明小城鎮」等榮譽稱號。

百善百姓,善民善邦,民風淳樸。崇信尚義的百善人民將敞開火熱的胸懷,虛心恭待各界有膽、有識、有志之士來百善發展,創昌盛偉業。鎮黨委政府決心依託優勢,搶抓機遇,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努力實現新的輝煌。[1]

經濟概況

百善工業集中區坐落在安徽省濉溪縣百善鎮境內,總規劃面積5000畝,其中一期規劃3800畝,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啟動,初步形成「四縱四橫」路網,道路寬闊,四通八達,區內水、電供應充足,土地平整,已基本實現「六通一平」,是廣大戰略投資者的理想選擇。

區位交通優勢:百善鎮處於淮海經濟圈內,位於三條省道(s202、s203、s303)交匯處,距正在建設中的鹽(城)許(昌)高速入口處僅3分鐘路程,連霍高速、合徐高速入口處僅25公里,徐州觀音機場70公里,連雲港口僅200公里;青阜鐵路穿境而過,並附設集倉儲、貨運為一體的鐵路物流中心,年到發量達300萬噸。百善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承東啟西,是中西部省區通往蘇、浙、滬的必經之路,是沿海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首選之地。

資源產業優勢:百善鎮地處淮北平原,小麥、黃豆、棉花等農副產品產量豐富、質優量大;礦產資源得天獨厚,百善煤礦、徐樓鐵礦坐落在境內,是機械製造、紡織、服裝、建材等產業的最佳生產基地,煤化工、紡織、服裝、機械製造、建材產業鏈條長,前景極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是開拓中西部市場的橋頭堡,工業發展恰逢其時。

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優勢:百善鎮歷史悠久,隋唐至清設驛站,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隋唐運河柳孜碼頭遺址坐落境內,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百善百姓善民善邦,民風淳樸,人心思上,發展意識濃厚,創業願望強烈,構成了獨特的人文環境。招商引資政策優惠,政策環境寬鬆,為投資企業實行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審批,專人全程跟蹤服務。

黨政建設

該鎮用地優惠政策:集中區土地基準價為6.4萬元/畝,為扶持企業發展,特制定如下優惠政策:1、實際出資額在1000萬元人民幣(或125萬美元)以上,投資密度達到80萬元/畝(或10萬美元)以上的工業項目,所需土地費用可扶持實際投資總額的3.2%;2、實際出資額在3000萬元人民幣(或375萬美元)以上,投資密度達到80萬元/畝的工業項目,所需土地費用可扶持實際投資總額的4%;3、實際出資額在5000萬元人民幣(或625萬美元)以上,投資密度達到80萬元/畝的工業項目,所需土地費用可扶持實際投資總額的6.4%;4、實際出資額在10000萬元人民幣(或1250萬美元)以上,投資密度達到120萬元/畝的工業項目,所需土地費用可扶持實際投資總額的5.33%。

稅收優惠政策:固定資產投資額在1000萬以上的工業項目,自投產之日起,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實行「兩免三減半」的獎勵扶持政策,土地使用稅在投產後4年全部先征後返,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服務優惠政策:實行「一條龍」服務,每個投資企業從項目立項、審批到企業選址、建設、招工及投產的外部環境,由專人全程跟蹤服務;實行「一站式」審批,投資企業在各項審批材料完備、規費到位時,所有手續統一由縣行政服務中心在5個工作日內受理辦結。

優越的區位是成功的基礎,優良的環境是成功的保障,優惠的政策是成功的雙翼,優質的服務是成功的橋樑。百善工業集中區有廣闊的土地資源,充足的人力資源,優惠的投資政策,和諧的社會環境。我們正處在蓄勢待發的關鍵時期,現在機遇與希望並存。[2]

歷史沿革

北朝東魏武定五年(547),置白撣縣(治今安徽濉溪縣百善鎮南),屬譙州臨渙郡。

北齊天保元年(550)白撣縣改屬譙州譙郡(治安徽故渦陽故城)。

隋大業元年(605),白撣縣併入臨渙縣。故城易名百善集,系吉利語。。白撣縣廢后,隨着隋運河的開鑿和利用,原居民向運河岸邊集結,形成今天的百善集。「百善」與「白撣」諧音,百善集應由白撣演變轉音變字而來。(清光緒時《重修安徽通志·古蹟》載:百善集「蓋即白撣之訛」)從故址出土文物看,有不少是春秋至東漢遺物,說明該城在建縣前就是大邑。

唐朝至清設驛站,百善鎮均無縣級建制。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建百善公社,

1983年改鄉。

1986年建鎮。

1997年,面積161平方千米,人口5萬,轄百善、黃新莊、道口、柳孜、王司、何莊、宋廟、程莊、橋頭、後李、陳老家、前營、張莊、訾湖、青衛、葉劉湖、雁鳴、茶庵、魯甸、王橋、馬鄉、大米家22個村委會。2006年,撤銷徐樓鎮,併入百善鎮。

附:徐樓鎮位於濉溪縣城西南部,距縣城9千米。青阜鐵路、肖(縣)淮(濱)公路過境,沱河橫貫東西。1958年建徐樓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置鎮。1997年,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徐樓、仲樓、鎮北、順河、閆集、龍東、龍橋、龍北、龍沱、丁樓、李寨、葦菠、何樓、關帝廟、楚廟、郭屯16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2006年轄前營、閆廟、訾湖、魯店、龍王廟、王橋、馬鄉、道口、柳孜、王司、何莊、宋廟、程莊、橋頭、後李、老家、張莊、青衛、葉留湖、雁鳴、百善、茶安、黃新、關帝、郭屯、張莊、林莊、徐場、龍北、龍沱、龍東、程樓、徐樓、翟橋、尚河、順和、李寨、葦菠、丁樓、何樓、龍橋、李莊、閆集43個行政村。<ref>[

基本概況

百善鎮位於昌平區東南部,地處平原,屬昌平新城沙河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倚京密引水渠,南瀕溫榆河,東鄰小湯山鎮,西接沙河高教園區,六環高速路、順沙路、百葛路、秦上路橫貫全鎮。鎮域總面積35.14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1萬人。鎮中心區位於鎮域北部,面積3平方公里。

2004年,百善鎮黨委、政府更新觀念、搶抓機遇、突出重點、狠抓落實,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年內,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6.1%;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4.48億元,增長16.6%;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04.7萬元;工商稅收完成5806.4萬元,增長52.1%;企業總收入完成3.34億元,增長22.3%;農民人均勞動所得完成7050元,增長8.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使百善鎮成為理想的興業之地。在改革開放的20年裡,勤勞智慧的百善人民,充分展示了富於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了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累累碩果。

農業上形成了北部優質牧草種植基地、南部苗木花卉生產基地的格局;工業上形成了建材、印刷、機電、食品、醫藥等優勢產業;三產將形成以旅遊業為主導、以「溫榆河綠色生態走廊」為代表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標誌着百善鎮經濟建設進入了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築巢引鳳、外向牽動是百善鎮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發展戰略。該鎮的發展得益於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

工業: 以工業小區為龍頭,建設村級工業園,扶持二、三產業專業村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造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一大批企業落戶百善,形成了建材、印刷、包裝、造紙、機電、食品、醫藥等優勢產業,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農業: 百善鎮以「減糧食、增苗木、興養殖、促牧草」的農業發展思路,積極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經過兩年多的大膽探索和精心開發,形成了「北牧草、南苗木」兩個高效農業區和一個千畝肉羊養殖小區。同時,鎮政府投資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對全鎮中低產田進行改造,極大的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有利推動全鎮農業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

行政區劃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百善村、呂各莊村、半壁街村、下東廓村、上東廓村、牛房圈村、二德莊村、東沙屯村、孟祖村、良各莊村、獅子營村、泥窪村、鍾家營村

住房情況

區內樓盤:善[1]緣嘉園,善緣人家一期、二期、三期、四期,香堂文化新村,順馳林溪二期等

樓盤價位:20萬——數千萬級別墅不等

居住環境:區塊內交通便利,945路、64路、3路、670路、51路等多條公交線路通過。配套設施齊全,大學:北京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中小學:百善鎮中心小學,幼兒園:昌平海淀英才幼兒園,商場:小白羊超市、賀如超市、百善超市,郵局:中國郵政,銀行:工商銀行,醫院:百善鎮醫院,其他:昌平新莊園大酒店等。<ref>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