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潞城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潞城市山西省长治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东北边缘,海拔高度616~1316米。西北与襄垣县以山为界,东北与黎城县隔河相望,东南与平顺县谷岭交错。潞城全境轮廓呈不规则四边形状,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9.5公里,面积615平方公里。西南与长治市郊区垣川接壤.西南至长治市20公里,西北距省城太原240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623公里[1]

潞城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山西省双拥模范城市、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市、第五、六、八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山西省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

历经朝代

潞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集居。古史记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炎帝的后裔参卢受封于今潞城市一带,建立了潞国,他的子孙遂以“路”为氏。

殷商商属微子封地,称微子国,春秋时为潞子国,战国时期,潞子国故地称为“潞”或“露”,为韩国上党十七邑之一。当时,潞、露二字可通假,当前仍有存世的韩国方足露布,其地望即今潞城市。秦置潞城县,属上党郡。西晋时期,潞县一度为上党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改潞县为刈陵县,县址在今市区东北25公里处的古城村,后迁今黎城县古县镇。隋开皇十六年(596),黎、潞分设,从刈陵县划出南部区域置潞城县,县治设在今潞城市区。唐天佑二年(905)权臣朱温为避其父朱诚名讳,改潞城县为潞子县。五代后唐时恢复潞城县名。宋、元、明、清沿用。

1940年5月,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以邯(郸)长(治)公路为界分设潞东县、潞西县。1941年5月合并,乃称潞城县。1954年7月与长治县合并,称潞安县。1958年划入长治市。1961年,市、县分设,恢复潞城县建制,属晋东南行政公署所辖。1983年10月改归长治市管辖。1994年4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潞城县,设立县级潞城市。

行政区划

全市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

潞华街道、成家川街道,店上镇微子镇辛安泉镇翟店镇合室乡黄牛蹄乡史回乡[2]

科教文卫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基础教育全面发展,“普三”、“普九”成效明显,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推进。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市并通过复查,出版了《潞城市志[3],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大,属省级卫生城市。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531人,医生267人,床位497张。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国家体育先进市(县)成果得到巩固,老年体协工作受到国家表彰。计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口自然增长率连年控制在7‰以内。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交通路线

铁路:中国铁路总公司邯长铁路(邯郸-长治)潞城站[4]、微子镇站

公路:G22 青兰高速、G2201 长治绕城高速公路、Kokudou 207(China).svg 207国道、Kokudou 309(China).svg 309国道、Kokudou 341(China).svg 341国道、Shoudou

102(China).svg 102省道、Shoudou 324(China).svg 324省道。

人口民族

潞城首届城市定向越野赛原图链接来自搜狐 的图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潞城市常住人口226874人。

现居住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傣族土家族等8个民族。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种有石灰岩石膏白云石铝土矿铁矿水泥粘土等10多种,尤以白云石、石膏、石灰岩、煤炭著称。白云石储量约2.2亿吨,占到山西省已探明储量的90%;石膏储量约4亿吨,矿床集中、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石灰岩分布面积达310平方公里,储量约5亿吨;煤炭分布面积22.2平方公里,原煤储量约2.4亿吨[5]

潞城市以矿业及其相关工业最为突出,有石灰岩石膏矿白云岩水泥粘土陶瓷粘土砖瓦粘土硫磺矿缩略图 [6](无色透明纯净的方解石),铁矿,铜矿等矿产。潞城市辖区内有王曲电厂、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风景名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起寺东邑龙王庙李庄文庙、[[李庄武庙]。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室遗址潞城文庙潞河古城及墓地[7]

红色圣地

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8]

视频

潞城市相关视频

潞城宣传片 宣传片
中矿潞城石膏实验基地被命名为山西省科普基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