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始建于1999年。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中部。1941年1月25日,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包围了潘家峪,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230名同胞遇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为纪念惨案中死难同胞,于1999年建成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总投资412.8万元。1995年,潘家峪惨案遗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机构简介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坐北朝南位于在村中部,纪念馆结合地形的特点,采用不对称布局,将主入口设在道路一侧,墙上书有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题写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馆名,入口广场用导向很强的大台阶把人流引向由6米高石墙围合的半封闭院落,院落中形成一种情绪与空间的转换,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沿台阶向上主入口树立一组中英文写的纪念碑文,表明时间、事情与纪念馆建设主题。整个建筑为灰白色的二层楼房,朴实大方,庄严肃穆,主题突出。院内遍铺爆炸状卵石,暗示日军侵华,屠杀无辜,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庭院中的枯树更能烘托主题,院落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氛。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1],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入选。

2020年2月,为了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向全市旅游景区发出倡议,对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实行免费参观游览政策。

建设原因

1941年1月25日侵华日军驻唐山部队司令调集冀东十几个县3000多名日军和2000多名伪军,在驻丰润日本顾问佐佐木二郎指挥下,对潘家峪村民进行了野蛮的大肆屠杀,并烧毁全村房屋,全村1537人中有1230人被残暴杀害、1300间房屋被烧毁,牲畜财物被抢掠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自1952年起,地方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后修建成了遇难同胞的四座坟墓和四块墓碑,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

地理位置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所在地丰润区位于东经117°45′-118° 21′,北纬39°32′-40°04′,是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一月平均气温-6.3℃,七月平均气温25.4℃,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185天,年降水量710毫米。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地处京、津、唐、秦腹地,西距北京120公里,西南距天津130公里,东距秦皇岛120公里,南距唐山中心区22.5公里。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102、112两条国道和京沈高速公路、津唐高速公路、唐山东外环高速公路、西外环高速公路[2]在境内连接;铁路纵横交错,京秦、京山、唐遵三条铁路横跨城区,境内设有二级铁路货运编组站和三级铁路客运站;水路运输便利,距京唐港130公里,境内还坐落军地两用机场。发达的路网框架,构成了独特的立体交通格局。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地址: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北部山区的潘家峪

主要展览

《潘家峪惨难史基本陈列》一层展厅展示了1941年1月25日潘家峪惨案的过程。展厅顶部均涂为灰色,展厅内全部采用人工照明,采用声、光、电等展示手段,让观众感到气氛恐怖、压抑。二层展厅表现惨案后潘家峪人民及复仇团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内容。尾厅展示了今日潘家峪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展厅顶部涂为红色,形成与一层主展厅空间强烈的明暗对比,喻示由黑暗走向光明。在二层平台,观众可凭栏远眺惨案发生地“潘家大院”的全貌,凭吊死难的同胞。

日寇支机枪用的高桌 惨案发生时,日军在这张八仙桌上架起了机枪,潘家峪父老乡亲几百人死在机枪扫射之下。这张桌子成了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

村民抵抗日寇时使用的杆秤纵156.5厘米,重2500克,木质结构。1941年发生惨案时,有19名乡亲躲藏在东粮房内,用土坯封堵窗户,用杆秤顶住房门,外面火焰没有进入到粮房内,19名乡亲得以幸免。

日寇压死儿童的锤布石 惨案发生时,日军用此锤布石压死了许多儿童,至今锤布石上仍留有红色的血迹。

潘家峪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1937年~1941年间,冀东军分区在潘家峪设立了兵工厂,制造手榴弹和地雷等武器。

所获荣誉

2022年11月,拟入选首批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名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