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凌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潘凌亚
国籍 中国
职业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
知名于 中国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知名作品基础医学与临床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潘凌亚[1] 潘凌亚,女,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

治疗特长

妇科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简历

1988年,潘凌亚考取协和医院韩美玲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开始涉足妇科专业领域,并随着她1990年读博士研究生,奠定了她今后的职业方向。

1990年,在平均一届只有两个博士生名额的激烈竞争中,她成为我国著名妇科肿瘤专家、前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吴葆桢教授门下弟子。吴葆桢是林巧稚教授的学生,我国著名妇科肿瘤专家,也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访美留学学者中两名医学专家之一,在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腹腔粘连预防等的研究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首先阐明了卵巢癌淋巴转移的规律,推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1992年,吴葆祯教授因病不幸辞世,潘凌亚又转投“世界绒癌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宋鸿钊教授,潜心学习,完成了最终的学业。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从事着比普通妇科更辛苦、手术风险更高的妇科肿瘤工作,专注于妇科肿瘤的临床和研究,还在于她喜欢挑战的个性。

她说,妇产科本来就是内、外、妇、儿、基础、临床交叉最紧密的学科,肿瘤医生还要掌握内科学的肿瘤化疗内科知识。对于女病人来讲,不仅治病,还要为她的生育,为她的家庭着想。“我希望把学校学到的知识,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的都能用到病人身上。”

工作简介

]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妇产科及妇科肿瘤的诊治妇科内窥镜技术治疗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绝经后出血;乳腺癌术后服用它莫昔芬(三苯氧胺)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宫腔镜治疗和应用各种内镜技术诊疗不孕不育症;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女性尿失禁和其它女性泌尿系疾患的诊疗不孕症、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疼痛、肥胖、多毛。


个人成就

中国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副主

编,《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编委,《国际妇科肿瘤杂志中文版》编委,《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老年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初审专家。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获医学博士学位。1996~1997年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修临床妇科肿瘤学。

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治疗妇产科,特别是妇科肿瘤和妇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每年的门诊量超过4000例,手术超过440例。致力于妇科肿瘤、卵巢癌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国家卫生部基金一项,北京协和医院重点基金一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两项.。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和专著近百篇。 2010年,隶属于中科院的《科学时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卵巢癌治疗新突破 AnnexinA3为铂类耐药标记蛋白》,它是国际上首次关于AnnexinA3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性的报道,也是潘凌亚领导的课题组先后通过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系的培养诱导、卵巢癌化疗药物敏感及耐药细胞系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得出的结论,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蛋白质组研究杂志》(JProteome Res)、《肿瘤报告》(OncolRep)等期刊上。 2013年她的手术量487台,4800个门诊,平均每天20个病人,2台手术。2014年,她又有了新的突破:门诊人次突破5000,达到5066人,手术数量更是比上一年增加了近200台,年手术量达到685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