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满江红·物象芸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满江红·物象芸芸》是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的作品之一。

魏了翁的私人藏书极富,他自称"余无他嗜,惟书癖殆不可医,临安人陈思多为余收揽"。先后收藏有10万卷,与叶梦得并为南宋知名的藏书家。后来为了创办鹤山书院,将其藏书大半捐献,供书院生员阅读,宋理宗特御书"鹤山书院"四字为赠。鹤山书院"尊经阁"藏书数量曾经超过南宋国家图书馆,且大部分是其旧藏和抄录所藏之副本,再访得旧书,达10余万卷,其藏书规模是宋代各大书院之首。他曾说:"尝观苏文忠(苏轼)[1]记李氏山房,谓秦、汉以来,书益多学者益以苟简"。又云:书日传万纸而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夫非书之罪也,书日多而说日明,俊慧者剿说浮道可以欺世,不必深体笃践也;多柴者广采兼畜可以辑文,不必穷搜博考也。今先生(指朱熹)之书满天下,而其道无传焉"。

满江红·物象芸芸

作者简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诗歌成就

魏了翁诗文造诣很深,而他作为南宋后期的理学大家,其诗学理论主要继承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但与真德秀恪守朱门理学的特点不同,他对张栻的湖湘之学,陆九渊的心学都有广泛的接触和吸收,兼容了咸淳以来各家思想,既重理又不轻视辞章。因此魏了翁的文学观显得更加通达圆满。

魏了翁将志的大小,气的薄厚,辞的邪正,归于学的驳粹。而在这一逻辑的背后,则是把古文家强调的气节,心学家关注的气志,和理学家的注重修身养性用"学"统一起来。魏了翁提出的以学为本,学就是学道养德与心性义理 ;学之核心为明义理、养气节 。魏了翁的诗学理论与朱熹、真德秀等理学家相比显得更为闳通,是因为魏了翁将人的品行、气质和情感所体现出来的主体人格融入"本"的概念之中,以学为本,以本论辞,丰富和发展了理学家的诗学思想,体现了有宋一代以弘扬士人完善主体人格为宗旨的学术文化精神,同时将其诗学理论用于诗歌的创作实践当中。

魏了翁强调时代的盛衰、政治的清浊、国家的兴亡对诗人的情感起决定作用。 因此他的诗歌中大量的描写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的兴亡表示了深刻的关注,对对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表现了同情。 同时深刻揭露了晚宋时期,士风日下,朝政腐败的社会现实。这些诗史般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他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中。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政治,关心现实,立足点高,着眼点广,这是士林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他作为官僚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中反映出的史实,折射出他至死不渝的社会责任感。 在诗中,魏了翁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元蒙攻宋之后,他一直处在时代的漩涡中,所以,他无论是关于时代、人民还是个人情感的抒发都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具有史诗的意义。

魏了翁的酬赠诗接近400首,超过其所创作全部诗歌作品的一半,是其诗歌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当然,这些作品不只是应酬答谢之类,其中包含了很多爱国诗篇,以及情真意切的送别诗,这些作品大都感情真挚,或直抒胸臆,或含蓄隽永,不落俗套[2]

视频

满江红·物象芸芸 相关视频

百家姓:钱文忠教授分享,魏了翁与鹤山堂的故事
清明将至 我县举行活动祭奠魏了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