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滞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词语,读音是zhì dùn,意思指迟钝。 中文名 滞钝 拼音 zhì dùn 出处 《与卜益泉知县书》 释义 迟钝 注音 ㄓˋ ㄉㄨㄣˋ .

目录

1 解释 .2 出处

解释

迟钝。 [1]

出处

明唐顺之《与卜益泉知县书》:“偶少年时随一二友人强习世间绮语,以才力滞钝,兼复懒病,加以疎拙於身心,而欲求工於笔札,竟不能工而罢。” 茅盾《动摇》四:“一个幻象,也在他的滞钝的眼前凝结起来。”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如果你的嗅觉不算滞钝,你一定不喜欢巴黎的上等香水,却爱把鼻子埋在你旁边的头发丛中饱嗅一顿。”

示例

以貌取人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宰予,很有辩才。孔子起初很赏识他,但接触时间一久,孔子就发现宰予非常懒惰,大白天竟然躺在床上睡大觉。孔子很生气,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我见他能说会道,以为他学识渊博,是个好苗子,谁知道这么不思上进。唉,根据一个人的言语判断他的行为,真是靠不住啊。”孔子另有一个学生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相丑陋。他慕名来拜孔子为师,孔子不太喜欢他,认为他未必会有出息。但子羽并不介意,他刻苦学习,踏实做事,学问进步很快。子羽毕业后,南游到长江流域,广泛传播孔子的学说,一时名声大振,在各诸侯国威望很高,跟随他的弟子达到三百人。孔子得知后,感慨地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他凭言辞判断人的品格和能力,结果高估了宰予;他又凭相貌判断人的资质和天赋,结果对子羽又看走眼了。以貌取人,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品质能力的好坏。很多人都知道以貌取人是片面的,但连孔圣人都不免犯这种低级过错,遑论他人?更为可笑的是,清代竟然就有一项“以貌取人”的制度,称为“大挑”,是专为参加会试三科不中的举人开辟的捷径。大挑不考察文章和书法,而是专挑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同”指面孔方长;“田”指面孔方短;“贯”指头大,形体直长;“日”表示胖瘦、高矮适中,身体端直。“身”指身体歪斜不正;“甲”指脑袋大,身子小;“气”指两肩不平,一高一低;“由”指脑袋小,身子大。符合“同田贯日”的标准,就可以入选;但不幸属于“身甲气由”之列,一般都会被淘汰。大挑六年举行一次,选中的举人分为一、二等。挑选时,每二十个举人站成一排,从中挑出一等三人,二等九人,剩下的八个人就是落选者,俗称“八仙”。承担这项工作的王公大臣一般都是先选出最丑的八个人,指着其中一个喝一声“起去”,其他七个人也就明白自己已沦为“八仙”,灰溜溜跟着出去。而顺利通过大挑的举人,一等放知县,二等做学官,从此端上了铁饭碗。

参考资料